近日,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兰科中心)与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自然公园(以下简称地质公园)共同开展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水蕨的野外回归活动,将1000多株通过人工孢子繁育的水蕨苗种植于公园内的溪涧边。这是深圳首次开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蕨类植物的野外回归工作,对进一步探讨珍稀濒危蕨类植物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全属5个物种全部列入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水蕨是凤尾蕨科水蕨属的一种水生蕨类植物,该属多为一年生植物,生活周期短,人工繁殖相对容易,从而被当作蕨类植物科学研究的模式物种,被称为蕨类植物中的“拟南芥”,具备很高的科研价值。 由于近年来国内种群数量骤减,包括水蕨在内的水蕨属5个物种(其余4种为粗梗水蕨、焕镛水蕨、中日水蕨、邢氏水蕨)于2021年全部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深圳目前分布有水蕨、焕镛水蕨2个物种。 原生境下的水蕨 曾经广泛分布 却因环境变化而数量骤减 水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南地区(海南、广东及香港)和东南亚各国,曾是一类在水边十分常见的“野草”。 由于水蕨对生境条件变化十分敏感,过去数十年间,湿地栖息地的快速消失、水体中的化学物质污染、农药化肥超标、水体富营养化加剧以及外来水生植物入侵等原因导致水蕨种群数量骤减迨至地区消失。 近年来,随着深圳市生态环境整体向好,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大幅改善,已有多个地点重新发现水蕨的野生群体,但数量较少,种群分布面积极小,因此亟待开展保护工作。由于水蕨的环境敏感特性,为一年生植物,冬季常消失,在野生栖息地常时隐时现,很难稳定地监测其踪迹。如何让水蕨种群在野外栖息地稳定出现,成为水蕨野生种群保护的主要问题。 大鹏半岛野生水蕨生存现状 历经3年终突破水蕨扩繁 实现野外回归 为恢复水蕨野生种群数量,2020年兰科中心蕨类植物研究部的专家教授带领团队于大鹏半岛采集到该物种的孢子,并在实验室内摸清了孢子萌发条件,成功实现了水蕨的人工孢子繁育。 在人工繁育过程中,研究团队发现,水蕨孢子经过20天左右可以发育成成熟的配子体并开始受精,30天左右幼孢子体出现,60-80天可以形成成熟植株。历经3年,经过不断优化繁育条件,兰科中心目前已繁育出万余株水蕨幼苗,有效地解决了水蕨扩繁问题,拟通过多次、多地野外回归和展示种植,让公众一年四季随时可以目睹水蕨芳容。 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孢子繁育实验室
近年来,兰科中心成功实施了紫纹兜兰、深圳香荚兰等深圳本土珍稀植物的野外回归,不久前更是于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监测站,完成首批始兴石斛的回归。
“我们正通过复制兰科植物成功的迁地保护模式,开展对濒危野生蕨类植物保护工作的探索,目前中心已开始了桫椤、金毛狗等深圳本土的国家重点保护蕨类植物的繁育工作,为未来野外回归、人工栽种以及医药应用奠定基础。”兰科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水蕨知多D
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别名龙须菜、龙牙草、水芹菜,常见于无污染的河湖水边、水田、排水沟、溪流旁,喜缓流浅水;其根状茎短而直立,以须根固着于淤泥或岩缝中;叶直立簇生,色泽光亮,软草质,通体绿色无毛;两型叶,不育叶直立或幼时漂浮于水面,卵状三角形,深羽裂,末回裂片阔披针形,尖头全缘;能育叶较大,羽裂深且细,末回裂片线性。孢子囊沿能育叶裂片的网脉着生,稀疏,棕色。水蕨可以通过孢子完成有性生殖过程,也可利用叶片裂刻处生出的芽孢进行营养繁殖。具有一定的药用和食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