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广东生态环境质量发生显著变化,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特别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来,广东以督察整改为契机,以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更高质量狠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发展之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近日,记者先后走访东莞、深圳、韶关等地,关注茅洲河治理、美丽海湾建设、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矿山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红树林保护等热点现象及话题。即日起,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推出“广东生态一线”系列报道,记录生态保护的亮点做法。敬请垂注!
潺潺流水,生生不息,每一条河都流淌着城市治水的不凡记忆。水清岸绿,鸥鹭齐飞,一河碧水倒映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茅洲河起源于深圳境内羊台山北麓,干流总长31.3公里,其中界河段11.88公里,流域总面积388.23平方公里,涉及深圳市宝安区、光明区和东莞市黄江镇、长安镇。
炎炎七月,让我们前往探访茅洲河,溯流而上,从东莞到深圳,见证河水治理的“蝶变”。
茅洲河东莞长安段现状
东莞:全域启动“大兵团作战”
2018年,为提速推进茅洲河污染整治工作,东莞市成立茅洲河整治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全域启动大兵团作战,围绕“全流域、全河段、全天候”综合整治目标,实施“六强化六推动”攻坚措施。
强化污水管网建设,推动完善污水收集系统。截至2022年6月底,茅洲河流域共建成污水主干管31.7公里、污水次支管389.45公里,其中长安镇建成截污次支管361.6公里,黄江镇建成截污次支管27.85公里,实现污水管网延伸至每个排水地块。
强化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推动打通污水收集“最后一米”。以排水地块和重点排水户单体为核心,全面推行污水接驳和雨污分流改造。茅洲河流域共237个排水地块,完成雨污分流地块140个,占比59.1%,完成末端截污地块97个,占比40.9%,从源头上解决污水收集问题。
强化污水处理能力建设,推动补齐治污设施短板。建成2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规模为35万吨/日,其中三洲水质净化厂处理能力15万吨/日,新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20万吨/日。另外,建成1座分散式处理设施,处理能力1000吨/日,污水处理能力满足流域日均用水量31万吨的污水处理需求。
东莞长安宵边排渠经整治并暗渠复明,景观提升
强化系统工程完善,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雨污管网错混接整改3580处,完成污水主干管清淤检测及修复,确保污水管网系统独立、健康、畅通运行。
强化河涌综合整治,推动保障治污成效。完成河涌清淤61.2万立方米,9条一级支涌全覆盖;开展多轮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完成整治3865个,杜绝污水直排入河。
强化生态修复工程,推动建设美丽整洁河岸。完成4条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实施中水回用活水保质,建成2座中水补水泵站,每天补水16万立方米,增加河涌生态基流;以“山水环城”“近水亲园”等工程为牵引,沿干流建设9.72公里碧道和9座主题公园,打造高品质美丽河岸。
深圳:治水治产治城深度融合
据悉,深圳市光明区以茅洲河碧道试点建设为抓手,开展沿河景观提升,增加服务配套措施,改造滨江建筑立面,重点打造左岸科技公园、滨海明珠工业园区产城提升等重要节点,让市民群众更好感受治水成效、享受更多绿色福祉。
同时,“十四五”期间,光明区将以茅洲河水廊道为轴,打造第七大发展片区“光明城市新客厅——茅洲河中央水岸”,推动一河两岸从封闭工业岸线向复合活力水岸转变,将治水治产治城深度融合。
茅洲河中央水岸目标打造6公里滨河自然生境,统筹沿岸土地空间,串联公共建筑、轨道站点TOD滨水综合体、产业园区和社区街坊,塑造可亲近自然山水、品鉴艺术文脉、体验特色化消费的湾区“新城市IP”,为市民、科学家提供高品质国际化的城市服务和交往空间。
优化产业升级,通过“拦退引”综合施策,累计综合整治沿岸“散乱污”企业3000余家,清退生态控制线内用地106公顷,增加新型产业用地约50公顷,近期保留提升普通工业用地约360公顷,每年将对GDP形成新增240亿元贡献。
燕罗湿地公园,位于宝安段的茅洲河流域
走访位于宝安段的茅洲河流域发现,无人船对河水水质进行监测。据进一步了解,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实施了河流水质科技管控项目,构建了“132个视频+123个微站+专业巡查队伍”的巡查管控体系,实施问题发现、通报、跟班、督办、销号闭环管理。对全市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进行排查并建立档案,每周组织巡查监测,及时对问题水体进行整改并销号。深圳市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河流科技巡查,该公司管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我们完成了三次暗访,还有一次水质实验室的检测之后,最终的数据如果合格,我们才会对这个小微水体实行销号处理。”
龙津涌位于宝安区沙井街道辛养社区,起于沙井辛居路,经辛养旧村、沙三旧村、蚝四旧村,终由帝堂路幸福家园流入茅洲河一级支流衙边涌,全长950m,全河段明渠。在经济迅猛发展、人口密集增长的过程中,水环境污染问题也凸显出来,龙津涌成为其中之一的“重灾区”,整治前水质等级为重度黑臭。
今日龙津涌
宝安区水务局与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深水咨询公司多次现场踏勘并召开龙津涌专项整治会议,河道黑臭问题在水中、根子在岸上,关键在截污、核心在管网,但龙津涌不具备新建雨污分流管网条件该如何解决?经过各方精心组织策划,创新采用在原河道采用上层流雨水、下层流污水的施工设计,并辅以全河道清淤、新建截污系统、新建补水系统、生态及景观修复措施的综合整治方案。经过近五个月的综合整治,昔日又脏又臭的龙须沟逐步蜕变,沿岸还建起了景观带,花草点缀在绿树间,相映成趣,茶余饭后多了一个休闲纳凉、遛娃散步的好去处。
“十四五”期间,以茅洲河、光明湖等为核心,规划建设205公里碧道,目前已建成茅洲河碧道试点段、蚝乡湖公园碧道等116.64公里碧道,年底前将累计建成163.93公里碧道,茅洲河碧道、蚝乡湖公园碧道等已成为市民群众亲水乐水的“网红打卡点”。
总的来说,茅洲河污染整治带动了流域周边生态环境品质和经济效益全面提升。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回归茅洲河水畔定居,沿岸盆菜宴、老人宴、迎春长跑等群众活动接连不断,在东莞长安镇,河畔村民铺面租金由原来每月800块涨到了每月2500块,村民分红逐年上升,群众切实享受到茅洲河的生态红利,自发主动参与茅洲河整治管护,构建了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治水新理念和新模式,社会人文品质实现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