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节目,回应社会关切。据介绍,今年1—10月份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AQI)比例为95.0%,全国排名第八,PM2.5浓度每立方米20微克,全国排名第三,连续三年稳定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
“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
用陶瓷渣、铝灰渣和飞灰制作的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吉祥物小山、小水,用咖啡渣做成的圆珠笔,用外卖餐盒生产的飞盘……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何焱现场展示了固体废物垃圾“变废为宝”的成果。
何焱介绍,2021年,广东省开始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选取珠三角九市、梅州市和茂名信宜市为试点地市。两年来,“无废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在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领域,广东已建立绿色工厂304个、绿色工业园区11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9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23个,共推出1075种绿色设计产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达每年1243万吨;在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领域,共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厂68座、建筑垃圾消纳场37个、国家3A级生活垃圾焚烧项目16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168个;在农业废弃物领域,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98%、农膜回收率达92.1%,共建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分类回收站22258个。
比如在广东南海一个环保工业园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餐厨垃圾处理提炼生物质柴油、城市生活污水污泥处理三个项目相互联系运转,可以解决上百万人产生的生活垃圾,还能为周边数十万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用电保障。目前,该园区每年可以生产一千吨左右的生物质柴油,二氧化碳减排接近70万吨。
谈及今后的“无废城市”建设,何焱表示,今年10月26日,粤港澳三地在香港举办了“无废湾区”启动仪式。明年将会推进全省域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在节目现场,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张瑞凤对三个数据进行了解读。一是今年1—10月份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AQI)比例为95.0%,同比改善了5.0个百分点。张瑞凤表示,这一改善得益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治污减排力度持续加大,广东省产业结构、交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很大,开展了钢铁行业超低改造、水泥行业超低改造、锅炉炉窑改造等深度治理工作;另一方面是今年气象条件较好。二是今年1—10月广东省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0微克,同比持平,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划定的第二阶段年均值浓度标准25微克每立方米。三是首要污染物中,臭氧占比达到80.7%。“由于其他污染物如PM2.5占比下降,臭氧占比上升。截至目前,广东省臭氧污染水平为142微克每立方米,这个数据是达标的,但还需要继续改善。”张瑞凤解释道。面向未来,张瑞凤表示,广东省部署了一系列跟臭氧有关的治理工作,发布《广东省臭氧污染防治(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实施方案(2023-2025年)》,2023—2025年安排了20600个项目进行污染治理。
何焱最后补充表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未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将推进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以问题为导向、抓紧推进解决节目反映的问题;二是举一反三、认真排查同类的问题,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环境问题;三是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努力让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红利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节目现场还连线了江门市蓬江区生态环境局、云浮市生态环境局,通过视频连线推动解决江门市企业污水外排、罗定市近期臭气的相关问题。
原标题:今年1—10月,广东省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