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CBD珠江新城不远处,有一条曾被居民反映“臭味直飙八楼”的员村涌。如何治理好这条河涌?治水工作者遇到了难题:治水必须建截污管网,但铺设管网这项工作却卡在了拆违上。
北起花城大道,南至珠江出水口,位于广州核心地段,员村涌位于国际金融城的规划区域内,距离珠江新城不足5公里,可谓是占尽地利。然而,这条总长只有800多米的河涌却一直是周边居民心中的“痛”:因水质黑臭,员村涌治理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备受煎熬。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这条河涌的河水呈现3种状态:在员村南街上游段,员村涌河水清澈见底且河面较窄;经过暗涌之后,越往下游河面越宽,河水逐渐呈现淡绿色,部分河面上还能清晰地看到漂着白色油状污染物;沿着河涌一路往下,水质逐渐浑浊,越靠近珠江出水口,水体颜色越黄,水质更加浑浊。
治理好员村涌,最大的难点在于截污,要完善截污管网。完成这项工作除了必要的资金投入外,还涉及大量的违建拆除。
“员村涌边原来还有很多属村社集体物业和居民生活区的历史违建,一直用作商用和民用,拆除阻力很大。”员村街道城管科科长胡宇航介绍,后来采取“拆一处补一处”等多种方法,积极发动协调物业权属单位、村社、商户配合,终于将部分周边违建拆除。
在大力度的拆违工作下,仍有一些违建暂时无法拆除。在员村涌上游段,记者看到有多栋临水而建的居民楼,明显不符合“河涌边6米范围内建筑必须要拆除”的规定。“这些都是很久之前就已经建好的房屋,而且居民一直住在里面,现在要拆的话难度太大了。”员村街道负责人无奈地说。
事实上,员村涌是广州中心城区城中村河涌治理的典型。有环保人士表示,城中村治水最大难度在于截污管道的铺设。要铺截污管道就要牵涉拆迁、拆违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拆迁的难度往往很大,“治理一条河涌要拆一个城中村”的说法并不夸张。
“拆违和控源是目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最关键的两步。”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筱虹表示,拆违难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严格执法和管理到位。近年来,广州花了很大的功夫来解决城中村截污问题,但治水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实现河涌的“长治久清”需要时间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