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这份报告蛮“犀利”:40多页的报告,只用一页多概述大气污染防治的进展和情况,而后迅速转入“晒问题清单”环节,达38页。
报告毫不避讳地指出一些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大气污染防治中存在的“缺位”和“滞后”,还指名道姓曝光地方治污存在的问题,痛批地方治污“上热、中温、下冷”、压力责任逐级递减。
这是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挂帅”的人大执法检查组就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所形成的报告,昨天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
两个月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分赴8个省区的26个地市,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委托23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自查。
国务院排污许可管理条例
迟到两年至今未出台
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已实施两年多,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指出,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结构性污染问题较为突出、部分配套法规和标准制定工作滞后、大气污染监督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执法监管和司法保障有待加强等。
南都记者关注到,报告中毫不讳言地点出一些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大气污染防治中存在的“缺位”和“滞后”问题。
报告称,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九条中明确要建立排污许可制度,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但截至目前,国务院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尚未出台。另外,大气污染防治法中规定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保护召回制度也未得到落实、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至今尚未出台。
报告还指出执法、司法环节的问题:
比如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对驾驶排放检验不合格的机动车上路行驶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报告指出:但直到2017年5月1日,公安部交管局才增设超标排放处罚全国统一代码,各地实施进展不一,存在超标车辆异地处罚难的问题。一些地方反映,对超标排放机动车的处罚措施仅限于行政罚款,起不到威慑作用。
报告还称,司法保障的作用发挥也不够充分。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在犯罪主体认定、证据采信标准等方面理解不一致。不同地区对刑事处罚标准掌握不统一。大气污染违法行为调查取证难,鉴定机构少、费用高、周期长,环境司法技术支撑能力不强,影响司法办案工作效率。
曝光地方环境监测“弄虚作假”
备受关注的环境监测数据造假问题,也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盯”上。
报告指出,个别地方环境质量监测弄虚作假。比如,山西省临汾市出现大气环境质量造假窝案,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6个国控站点被人为干扰上百次,监测数据严重失真。
南都记者了解到,被写入报告的山西省临汾市出现大气环境质量造假窝案,涉案人员包括当地环保局局长、监测站人员以及企业人员,该案日前已经法院一审判决,16名被告均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公开报道显示,为统一指挥干扰数据,临汾市环境监测站原聘用人员张永鹏甚至建立名为“兄弟”的微信群,许诺每人每月3000元好处费。
而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所发现的环境监测“弄虚作假”问题,还不止于此。
报告称,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检查中却发现,有的企业监测数据不准确,影响治污实效。
报告以陕西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不如实公开自动监测数据,检查组现场检测发现测量浓度与标准样品浓度差异远超误差范围,不符合技术规范。同时,企业在线自动监测设备缺乏国家统一的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此外,报告还指出,大气污染防治法多个条款对政府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提出明确要求。而目前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则缺乏系统规范。虽然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已经建立,但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控、监督管理等信息系统兼容互通性不强,信息共享不够。重点企业排污信息公开不到位,公开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
不少地方主动承认
治污“上热、中温、下冷”
报告还指出,在近年的“蓝天保卫战”中,政府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
据披露,不少地方主动承认治理工作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污染治理压力和责任逐级递减及“政热企冷”等问题较为突出。
“有的地方在项目把关、破解难题、执法监督等方面缺乏真抓实干的决心和狠劲。”报告中还“点名”:汾渭平原近年来PM 2.5浓度不降反升,2017年汾渭平原PM 2.5年平均浓度为68微克/立方米,采暖季PM2.5平均浓度为100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均值为50.6%,在全国排位靠后。
南都记者了解到,“汾渭平原”即黄河流域汾河平原、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及台塬阶地的总称,主要由山西汾河平原、陕西渭河平原组成,包括山西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河南洛阳、三门峡,陕西西安、宝鸡、渭南、咸阳、铜川等11个地市。今年首次被纳入“蓝天保卫战”的“主战场”。
针对汾渭平原PM2.5浓度不降反升,报告进一步指出背后的原因:山西曾将焦化产能调整重组作为振兴产业的重要措施,但调整重组效果十分有限。陕西治污降霾年度行动方案确定的任务完成情况不够理想,相关考核问责不严,发挥作用有限。
批地方“作风不扎实”:
谈成绩多谈问题少
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履职的第一年,即将目光投向“蓝天保卫战”,并专门“增开”一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执法检查报告,对此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次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自今年5月份启动,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
值得关注的是,执法检查组还“不客气”地指出,执法检查发现,一些地方“作风不扎实”: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汇报和自查报告中谈工作成绩多,对问题说得少、缺乏深入分析研究。检查组看到的多是以治理成效和经验为主的好典型,随机抽查企业却发现不同程度地存在违法问题。
此外,一些地方不同层级防治污染的工作要求“上下一般粗”,安排部署多、政策文件多、口头表态多,实际工作中的落实情况层层递减;一些地方治污主要靠上面推动和外在约束,工作的主动性有待提高,责任落得不实,治理成效不稳固。
据了解,此次执法检查所发现的具体问题,已交地方及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部分问题还将被纳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督查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