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上午,省生态环境厅举行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国森就“六稳”“六保”正面清单的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南方日报:想问一个关于“六稳”“六保”的问题,刚才何厅也提到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正面清单到底是怎么实行的?正面清单会持续多久?谢谢!
何国森: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我厅结合污染防治攻坚实际,提出了落实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举措,2020年3月我厅印发了《2020年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实施方案》,到现在已经有五个月的时间了,大家对实施的情况都很关切。
实施正面清单管理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在结合疫情防控过程中,既要服务企业的复工复产,做好疫情防控,助力社会经济发展,也要兼顾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正面清单实施以来,截至7月底,目前全省共有35个市、县级生态环境部门制定了正面清单配套细化政策,全省各地共公布了两批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范围的企业合计6205家,其中有3188家企业是民生保障的重点行业企业。《正面清单实施方案》公布以后,各地在实施正面清单管理上还是做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成效。
成效最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正面清单之后,实施差异化监管。比如,对刚才讲到的纳入清单管理的,对涉及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生产、民生保障重点行业、污染少且吸纳就业能力强、重大工程项目、先进装备制造业及环境信用良好等六类企业之外,还补充了关键环节“卡脖子”的企业也纳入了正面清单管理。这些企业如果没有投诉、没有信访,我们一般都不到现场。对于这些企业,以及在线监控设备安装联网、稳定运行,且环保信用良好的企业,我们减少现场执法检查频次。对未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的企业,严格落实污染源日常监管“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通过这三类差异化进行管理,做到科学合理调配执法资源,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但是正常执法工作也在开展,我们利用“双随机、一公开”正常的执法,来确保落实“六保”任务,同时也做好生态环境监管。
二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非现场监管。减少了现场执法检查并不是对生态环境管理放松了,我们大力借助在线监控、无人机巡查、用能监控等信息化手段,强化非现场执法监管,切实提高执法效能。截至7月底,全省采用非现场方式对正面清单内企业开展检查共3172家次,其中采用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的企业达到2595家次,采用遥感、无人机巡查的是62家次,采用用电、用能监控的企业是40家次,采用其他非现场检查方式是475家次。通过非现场方式发现问题是214个,清单内企业涉环境违法案件10宗。
三是审慎宽容执法,开展人性化监管。全省各地积极完善环境违法容错纠错机制,充分考虑疫情对企业生产影响,谨慎使用停产、查封、扣押、限制生产等整治措施。对几类企业处理方式有所不同,首先对有主动消除或者减轻环境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配合生态环境部门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有立功行为等情形的,从轻或减轻处罚;二是对违法行为未造成环境污染后果并主动实施关停,违法行为持续时间短、污染小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实行免予处罚;三是对因疫情影响而未按时完成环境问题整改的,我们给予延长整改期限。
我们比较了一下,今年疫情期间支持复工复产的监督执法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从3月份至7月份,全省共处罚环境违法案件2668宗,处罚金额是2.9亿元,同比案件数量下降43.25%,处罚金额下降了22.3%。其中,按日连续处罚、实施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公安行政拘留,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等5类配套案件合计799宗,同比下降27.8%。
刚才这位记者也很关心我们整个政策实施到什么时候。我们认为在疫情持续、还有需要支持企业开展复工复产恢复产能的期间,我们都一直会适用这样的措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