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海市民发现在香洲港港池内、野狸岛周边海域海水呈粉色。珠海市生态环境局已对该区域海水进行取样分析,鉴定为血红哈卡藻赤潮。
(由于白天光线太亮,夜光藻呈红褐色)
另有市民在高新区格力海岸周边海域也发现水色异常现象,夜间呈荧光蓝色,珠海市生态环境局也已进行采样,初步判断为夜光藻增殖聚集。广东省海洋预报台于2月7日发布珠江口海域赤潮预警。
珠海市生态环境局自1月24日起已连续多日对珠海市周边海域进行巡查及现场采样,开展监测工作,水样通过显微镜检测,初步判断为血红哈卡藻、夜光藻增殖聚集,产生的赤潮现象。
2月8日,珠海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再次组织对出现水色异常的海域进行监测,乘船沿香洲港至淇澳岛东部海域及沿岸实施巡查,沿途肉眼可见部分海域水色呈红褐色,并伴有泡沫漂浮。
监测人员分别在大澳湾、婆湾码头、绿洋湾等3个海上点位,美丽湾、格力海岸滨海公园等2个近岸点位进行采样,现场检测海洋水质基础指标无异常。
珠海市生态环境局对珠海市周边水色异常海域进行巡查及现场采样
知多点
据悉,血红哈卡藻、夜光藻是海洋赤潮主要发生藻,迄今尚无关于该藻种产毒的报道。夜光藻作为海洋环境中的一种耐污生物,它具发光能力,海上发光现象常由它受到刺激而引起。广东省海洋预报台于2月7日发布珠江口海域血红哈卡藻赤潮漂移扩散预测。
据介绍,赤潮是指海洋中的某些浮游生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一定密度水平,从而引起水色变化的自然生态现象,多发生在干旱少雨、天气闷热、风力较弱的季节或者水流缓慢的内湾海域。当赤潮生物种类和密度的不同时,还可以呈现出红赤色、粉红色、茶色、土黄色、灰褐色等不同的颜色,珠海海域常见的赤潮生物还有中肋骨条藻、双胞旋沟藻、夜光藻、球形棕囊藻等。
专家分析
此次赤潮现象是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光照、风力等气象因素,水温、盐度、流速、流向等水文因素,营养盐、微量元素等化学因素以及赤潮藻种等生物因素。
当赤潮藻类大量繁殖时,会覆盖表层海面,导致海水缺氧,影响渔业养殖。有些赤潮藻类会产生黏性物质,附着于鱼类的鳃上,影响其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有些赤潮藻类会产生毒素,对鱼、虾、贝类有毒害作用。因此,市生态环境局提醒沿岸居民、渔民、养殖户、水上运输者积极参与到海洋环境保护中来,当发现海水颜色异常变色、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时,请及时告知相关管理部门。
接下来,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对周边海域进行跟踪监测,密切关注水色异常变化,并会同农业农村等管理部门,以及海洋保护区、滨海旅游区和渔业养殖等涉海单位,密切监视赤潮动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