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上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了广东省“无废城市”建设总体安排,介绍了深圳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做法。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和化学品处相关负责人就“无废城市”建设中建筑废弃物方面做得比较好的经验答记者问。
南方日报:很多城市因为现在基建发展,建筑废物产生量比较大。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建筑废弃物方面提倡怎么做,全省在这个领域有没有一些做得比较好的经验?
罗世衍: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在《工作方案》中,针对建筑废弃物的问题,提出了“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有条件的地市,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质量”,“组织开展区域内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产生和处置情况调查评估”,“探索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强制使用制度”,“开展存量建筑垃圾治理,对堆放量比较大、比较集中的堆放点,经过评估达到安全稳定要求后,开展生态修复”等多项任务。在建筑废弃物处置方面,广州、深圳等地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今天林卫强处长也来了,下面请林卫强处长补充一下,深圳在这方面的经验做法。谢谢!
林卫强:谢谢罗处,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深圳在建筑废弃物治理方面下了苦功夫,因为深圳建筑废弃物体量大,一年大概有1亿立方米,每天达到了40万吨左右,建筑废弃物占深圳固废总量的90%,生活垃圾6%-7%,剩下的就是其他废物。
为了解决建筑废弃物问题,深圳市围绕16字方针开展工作,具体来说是:限额排放、资源利用、本地平衡、区域协同。
一是限额排放。深圳做了比较好的开头,特别是印发了《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根据施工工地的面积和类型、对外运土石方进行总量控制。有了明确规定,相关单位就会研究,就会在设计方面、施工安排方面进行平衡。我们以限额排放制度为引领,推动绿色设计、装配式建筑建设,新增绿色建筑面积已达到了1699万平方米。我相信随着进一步深化,在源头减量方面会有非常好的成效。
二是资源利用。深圳市做了探索,现在拆除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超过了97%,除了没办法进行资源化利用的,能够利用的全部都进行了回用。我们有一批非常好的项目,包括申佳原、宏恒星、大空港等一批体量非常大、非常上档次的资源化利用项目。同时深圳废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地铁施工产生的工程渣土和泥浆非常之多,占建筑废弃物七成,这些都是干净的砂泥。当前禁止河砂开采,同时海砂开挖也受到限制,在这些建材现在来源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推动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深圳也是下大成本,高标准建设这一批工程渣土、砂土分离和资源化利用的设施,分离出来的砂子和粗颗粒骨料有多少市场消纳多少,剩下的泥我们也进行资源化利用,包括正在探索免烧结的制砖技术,高效烧结、低排放烧结技术来解决剩下泥饼的利用问题,推动工程渣土就地资源化利用。
三是本地平衡。现在深圳正在进行城市更新,更新过程中我们也推进人车分流的慢行系统,进行交通噪声整治,我们深入研究发现,是否能够把工程渣土作为人车分流慢行系统里面的供应方?因为一些马路,车行道和自行车道路,很多地方是高过汽车通行道路的,我们就可以利用渣土作为慢性到的填土材料,解决建筑废弃物外运问题,实现资源化利用。同时通过这种隔挡,包括利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作为道路噪声屏障,作为人和车、人和住宅之间的隔离措施,这样既解决交通噪音污染问题,又可以解决建筑废弃物消纳问题。所以我们觉得,只要肯想,总是有办法的。
四是区域协同。一方面深圳周边城市有一些需要用土的,包括工地回填、地平堆高,本身就需要用土。如果没有外来的土,这些城市还要开山采石。如果畅通区域间信息,建立产土方和需求方信息平台,就可以实现城市间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省里之前也给我们很多指导,我们也探索开发一个覆盖全省的固体废物处置信息平台,把建筑废弃物等纳进去,提供给各个城市使用,满足各城市发展需求。
下一步,我们也会围绕着建筑废弃物再进行深入探索,把这个问题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固废问题进行研究解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