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气候与交流处负责人通报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公众网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气候与交流处负责人通报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

  9月16日上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9月例行新闻通气会。会上,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气候与交流处负责人洪建武通报了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

  洪建武: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的“双碳”目标,就是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广东省是国家第一批的低碳试点省,也是国家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广州、深圳、中山又分别是国家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的低碳试点城市,从“十二五”到“十三五”,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们持续扎实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先后发布《广东省节能减排“十三五”规划》《广东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广东省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等多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领域规划和工作方案,充分发挥绿色低碳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作用,积极探索低碳发展体制机制,低碳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简称“碳强度”)下降约束性指标,连续多年在国家碳强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在全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活的先行地。

  一、广东碳强度完成情况

  从“十二五”到“十三五”广东碳强度累计下降超过40%,2020年碳强度为全国第二低位,仅高于北京。广东这样一个经济体量能够做到这样,说明我省在绿色低碳方面是做了很多的工作。“十三五”国家给我省下达的碳强度目标是下降20.5%,这也是全国最高的下降目标,目前经初步测算,我省完成的下降指标是22.35%,超额完成国家给我省下达的任务。

  我省的碳强度大幅下降得益于我省的绿色低碳发展,这实际上已经成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内生动力。一是服务业已经成为我省经济的第一大产业。我省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4.8:50.1:45.1调整为2020年的4.3:39.2:56.5,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占比逐年提高,服务业成为经济第一大产业,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由2015年1.037吨/万元下降到2020年的0.772吨/万元,年均下降5.7%,累计下降25.5%。二是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翻一番。首先,严格控制煤炭消费。煤炭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从2010年的44.5%下降到2020年的33.5%,这个比重在全国的经济发达省份来说是非常低的,远比江苏、浙江、山东这些沿海省份要低,这也给我们下一步的能源结构调整、“十四五”碳强度的下降带来很大的压力。因为别的省份可以通过降低煤炭消费来迅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我们现在煤炭的消费占比已经达到33%,再下降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其次,大力推动天然气利用。通过有序发展气电,加强天然气主干管道、LNG及城镇燃气管道建设,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我省天然气利用率大幅提升。截止2020年底,全省天然气供应能力约470亿立方米/年,天然气主干管道约3000公里,通达21个地市。第三,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我省的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14%提高到2020年的29%,这在全国经济发达省份里也是属于比较靠前的,远比江苏、浙江、山东这些经济发达省份要高。2010年全省核电是503万千瓦、风电75万千瓦、光伏0.2万千瓦,到了2020年核电达到1614万千瓦、风电565万千瓦、光伏是797万千瓦。三是率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低碳试点体系。从省到市、县(区)的低碳试点;从宏观层面的省、市、县(区)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及低碳发展规划,到微观层面的低碳产品、社区、园区;从抓住重点行业、重点碳排放源的碳交易,到普惠公众百姓、涵盖城镇农村的碳普惠;从国际前沿的碳捕集封存利用技术,到领先全国的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工程,广东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低碳试点。

  二、碳交易情况

  广东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于2012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2013年12月正式开始运行。目前,广东碳市场年度排放配额总量达4亿吨左右,配额规模排名全国第一、全球第三(仅次于欧盟、韩国碳市场)。经过六年多的不断探索,广东逐步将占全省碳排放约65%的钢铁、石化、电力、水泥、航空、造纸等六大行业约242家企业纳入碳市场范围,交易量及交易额均居全国七个试点碳市场首位,是法规体系健全完善、监管真实有效、市场主体参与度高的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截至2021年7月31日,配额累计成交量达1.96亿吨,成交金额达44.5亿元,均居全国各区域碳市场首位。

  从2013年到现在,我省碳交易每年的履约率都在99%以上,2013履约年度为99%;2014—2017履约年度连续四年100%;2018履约年度为99.2%;2019、2020履约年度为100%。

  我省碳交易有两个特色亮点:一是实行配额有偿和免费发放结合。电力行业免费配额按95%发放,钢铁、石化、水泥、造纸、航空行业免费配额按97%来发放,控排企业根据自身配额盈缺情况自愿参与拍卖,提高控排企业碳资源有偿意识。从这几年的运行来看,控排企业已经逐步建立起这种意识,在“双碳”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实行配额有偿发放的方式,对企业建立低碳意识确实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二是与碳普惠制结合。我省创新建立的碳普惠制自愿减排体系,与广东碳交易市场建立了有效链接,控排企业年度履约时可使用碳普惠制的PHCER与国家自愿减排机制CCER抵消不超过10%的年度排放量。

  三、碳普惠试点情况

  碳普惠制度是我省首创的公众低碳激励机制,目前来看这个机制已经走向了全国,全国各个地方都在学习我省碳普惠的机制,包括北京冬奥会也在推动碳普惠机制,所以我们碳普惠的工作机制实际上也是为全民低碳意识的建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当然我们现在也在逐步完善、逐步推动碳普惠机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我省开发并运营碳普惠兑换等3个平台,截至2020年10月初,碳普惠平台微信服务号关注人数18.8万人,平台商城累计提供约220种商品,累计发放碳币约250万个,累计兑换碳币29万个。

  我省的碳普惠机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把碳普惠的机制跟碳交易的机制打通,通过更严格的自愿减排核证,让符合条件的核证自愿减排量(即PHCER)能够进入到广东的碳交易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山区、贫困地区的林业碳普惠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到碳交易市场,为精准扶贫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了一个有益的探索。碳普惠已经成为精准扶贫、生态补偿,推动节能减排、新能源发展,普及公众低碳意识的重要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

  四、近零碳排放和碳捕集情况

  “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项低碳生态发展创新举措,也是进一步深化各类低碳试点的重要抓手。2017年1月,广东在全国率先发布了省级层面系统化建设方案——《广东省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施方案》。随后,广东启动了首批试点项目建设,包括汕头市南澳县(城镇试点)、珠海市万山镇(城镇试点)、广州市状元谷(园区试点)、中山市小榄北区(社区试点)、佛山市岭南大道公交枢纽站(交通试点)等,并组织技术机构开展了技术路线图和评价指标体系等研究工作。同期,深圳市也提出加快国际低碳城建设,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2019年7月在广州成功举办了全国首个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专题研讨会。在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领域,广东省走在全国前列,并受邀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国角、C40城市气候领袖联盟国际研讨会等平台开展近零碳宣传、交流。今年6月,中国国际电视台以“一个中国村庄如何实现碳中和?”为题详细介绍中山市小榄镇北区福兴新村推动近零碳排放的实践和做法。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海外社交平台转发并评论“作为中国零碳社区的范例,福兴村只是中国正在做的事情的缩影。”我们现在也在对“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这一块做了一个回顾和总结,接下来会把这些经验应用到下一步的低碳试点示范工作中。

  我省建成亚洲第一、全球第三的碳捕集技术平台。我们这个碳捕集技术平台是亚洲第一个多线程开放式技术平台,也是继挪威和美国之后全球第三个同类型的技术平台。该平台于2019年5月份在汕尾海丰华润电厂正式运营,捕集二氧化碳总量达到20,000吨/年,目前已经开展胺法、膜法等先进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测试,并与国内外的一些机构进行合作,为下一步碳捕集技术应用推广作准备。

  五、碳达峰工作

  2014年10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提出了我们国家要在2030年左右实现碳达峰的目标,并尽可能提前。2020年9月20日总书记再一次提出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所以,我们在2020年初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广东省的碳达峰工作,提出“减煤控油增气,增非化石能源、输清洁电”和“分区域、分步骤、分领域、分行业”核心达峰策略,对我省碳达峰的情况做了一系列研究,积极指导各地开展碳达峰前期研究,为省委、省政府谋划部署碳达峰工作提供了坚实依据。后来,中央决定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负责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现在我们正在积极配合发改部门做好我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iv id="gdep_footer"> <div class="hidden-xs hidden-sm"> <div class="footer-info"> <p><b>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版权所有</b></p> <p>Copyright © 1999-<script>document.write('<span>' + (new Date()).getFullYear() + '</span>');</script>    粤ICP备05077635号</p> <p>建议使用 IE7.0 以上浏览器</p> </div> <div class="footer-links"> <div> <p><a href="//gdee.gd.gov.cn/about4041/content/post_2353128.html" target="_blank">关于本网站</a>·<a href="#" onclick="SetHome(this, '//gdee.gd.gov.cn'); return false;">设本站为主页</a>·<a href="#" onclick="AddFavorite('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公众网', '//gdee.gd.gov.cn'); return false;">收藏本站</a>·<a href="//gdee.gd.gov.cn/gywm4042/content/post_2353129.html" target="_blank">隐私声明</a></p> </div> <div class="pull-right"> 开发维护: <object classid="clsid:D27CDB6E-AE6D-11cf-96B8-444553540000" codebase="//download.macromedia.com/pub/shockwave/cabs/flash/swflash.cab#version=7,0,19,0" width="187" height="22"> <param name="movie" value="/images/logo.swf"/> <param name="quality" value="high"/> <param name="wmode" value="transparent"/> <embed src="//gdee.gd.gov.cn/images/logo.swf"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style="width: 187px; height: 22px" wmode="transparent" /> </object> </div> </div> <div class="clearfix"></div> </div> <p class="hidden-md hidden-lg ie-hidden">© <script>document.write('<span>' + (new Date()).getFullYear() + '</span>');</script>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p>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