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教育学习月心得体会
水环境管理处 郑淑颖
根据厅领导机关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安排,我于本月通过统一授课交流、集体观影、个人阅读自学等形式进行了纪律教育学习,期间参观了《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国家情怀》档案展览,观看了《走向牢狱的“规划”》、《派出所长谭耀华》等纪律教育资料片,触人心弦,使我感悟良多,受益匪浅,进而提高了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对自己的要求。以下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思想主导行动,观念决定命运
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仅是对一名优秀干部的要求,更是作为一名从政者应当具有的基本素养。我相信每个体制里的人,最初多少都是怀着一腔为国家贡献、为人民服务的热枕而走上工作岗位的,然而最后有的人走向堕落,万劫不复,有的人被人传颂,名垂青史。同源异流,其结果归根结底为一个因素导致:观念、信仰的取向不同。直白地说,就是其人所追求的是什么?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名人民群众的服务者,我所追求的,理应是为国贡献、为民务实、实现自我价值的初心;而对金钱、荣华的无止境追逐,则应是从商者等其余社会角色的追求,若是抱有这种扭曲的观念,用教育会上姚书记的话来说便是:你来错地方了。回想起当时在展览馆参观珍贵的党史档案,回溯无产阶级先烈们当年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血汗奋斗,无不使人动容,催人奋发。即便当下所处社会阶段不同了,历史任务亦发生了变化,但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追求真理、坚定信念的不朽精神和严守党规党纪、勤政为民的高尚品格,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值得我们去追随、效仿,我们理应在新的历史进程之中将其作为有力的思想武器来武装自己,砥砺前行。
正面的事迹催人奋发,而反面的典例则发人深省。纪律教育材料提供的典型腐败案例,主角大多为一念坠魔,而后万劫不复。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必须要深刻地吸取教训,时刻敲响警钟;必须重视搞好学习,认真学习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文件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全面筑牢防腐大堤,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二、勤政为民,勇于担当
观看了纪录片《懒政、庸政、怠政对环保工作的危害》,片中诸多责任部门不作为、不敢作为的从政态度让人揪心,而其所导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社会负面影响等恶果则使人痛心。愤慨痛心之余,不免进行自省:自己是否真的将务实、为民的理念坚定贯彻到工作之中?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其一份子,必须正确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时刻把自己放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勤政为民,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要始终牢记一个信条:权力即是责任。
在工作中遇到阻力与诱惑之时,更要拿出担当精神。为求一时安逸而不作为、失职渎职,带来的社会危害与负面影响往往不可估量,自身亦必将不可善终。因此,必须时刻强化宗旨意识,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事无巨细,切实做好自身岗位上的每一项工作,促进机关作风建设,实实在在地体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不怕多做事,敢于担责任。
三、鞠躬尽瘁,升华人生
纪录片《派出所长谭耀华》放映完毕,在场大部分人眼里都泛起了泪花。当放映到被病痛折磨的谭耀华仍痛苦坚守在工作岗位的一幕时,自己亦不禁为之动容。我们跟英模谭耀华生长于同一片土地,怀着同样的信念,服务着同样的群众,但他大无畏、春蚕丝尽、蜡炬成灰的所思所为却不是我们每一个人所能践行的。所以他被人们铭记,传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个人认为,从历史角度出发,人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青史留名的人,一类是遗臭万年的人,两者均是少数的,最后更多的一类是普通安分,不被谁所记住,如一颗细砂湮灭于时光的长河之中的人。你我都更可能最终归类于最后一类,做好分内的事情,不做禁止的事情,多年后走下岗位,休养晚年。而那些曾经可能经历过的隐忍、辛劳、或是安逸、浮华之感都将随着生命的终结而消逝。而唯一不会消逝的,则是世人对我们的记忆、以及我们对这个世界造成的影响。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谭耀华的精神高度,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尽可能地攀升接近他的高度,至少在很多年以后人们看见自己的名字之时,能想起这个人曾经为国家,为人民做过好事。我认为这就是实现了人生的升华,不一定轰轰烈烈,但必然铿锵有声。
本次纪律教育月活动着实起到了显著的教育、警示作用,我将继续反思自己在各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相关纪律规定的学习,实现思想升华、工作提高、作风改进、行为规范,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实践中提升工作能力,廉洁务实、勇于担当的干好各项工作,努力在平凡中创造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