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要主动融入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高水平谋划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国人大代表、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徐晓霞近日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省生态环境厅将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生态宜居的美丽幸福家园。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南方日报:今年广东提出突出绿美广东引领,高水平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这一领域将有哪些具体的行动?要达成哪些目标?
徐晓霞:绿美广东的提出,为广东高水平建设城乡一体化绿美环境、探索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围绕筑牢绿美广东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绿美广东生态环境质量、增强绿美广东社会经济效益、完善绿美广东保障机制等方面发力。
一是强化准入引导,优化生态空间格局。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指导各地依托“三线一单”应用平台引导规划制定、优化产业布局、科学项目选址。同时,促进产业有序转移,通过完善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保障机制,优化产业转移项目环评管理,推动产业园区环境管理提质增效等措施,引导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有序转移、绿色发展。
二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进蓝天保卫战,持续做好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协同减排,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推进碧水保卫战,强化国考断面达标攻坚,确保优良率达90%以上,劣Ⅴ类国考断面全面消除,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不低于85.8%。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受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完成84个省级以上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和1344个行政村环境整治。
三是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无废城市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打造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持续推动广州市流溪河、深圳市坪山河等5个美丽河湖案例的评选,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快推进“一湾一策”美丽海湾建设,以污染治理、环境整治、生态修复为主要内容,重点推进15个美丽海湾建设。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推动珠三角“无废试验区”、粤港澳“无废湾区”、全省域“无废城市”建设。
四是落实“双碳”工作任务,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深化碳排放权交易,持续推动广东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康平稳运行,适时扩大碳交易行业覆盖范围。深化碳普惠制度,建立碳普惠制公众参与机制。
五是完善生态监测网络体系,强化自然生态保护。持续加强自然生态监测监管,利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海洋生态系统等重要生态空间监测,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平台建设,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机制等。
优先将先进制造业企业 纳入正面清单
南方日报:今年广东聚焦制造业当家,省生态环境厅将如何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徐晓霞:我们将主要在排污监管、审批服务等方面做好服务和支撑。在环境监管、执法上,一是用足正面激励政策,包括深入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优先将先进制造业企业纳入清单,实施非现场执法,对清单内企业做到“无事不扰”,并建立环境信用修复快速通道,为制造业企业修复信用评分“开绿灯”。
二是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优化营商环境。包括深化自由裁量权的实施,对轻微违法行为减罚、免罚,并落实执法观察期。推行柔性执法,对经营困难的制造业企业依法实施延期或分期缴纳罚款等措施,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同时守住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底线,特别对一些重大的、性质比较恶劣的违法行为,我们会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三是优化执法资源配置,优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先进制造业企业适度降低抽查比例。同时聚焦打击弄虚作假等恶意违法行为,深入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高质量环保服务。
环评审批关乎营商环境,我们将强化落实制造业重大项目环评要素保障。一是统筹协调推动。继续竭尽全力履行省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专班职责,统筹、协调和督导制造业等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并实施重点项目环评服务台账管理,专人跟进,定期调度项目环评进展。
二是提前介入优化服务。主动对接重大项目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发放“环评审批服务单”,实行审批人员、技术评估人员“一对一”服务。同时,指导建设单位充分运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对照生态环境准入要求,做好项目前期方案论证,优化选址,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替代措施,避免出现触碰法律法规和生态环境底线的“硬伤”。
三是持续提升审批质效。优化审批程序,对符合报审条件的项目实施环评即报即受理即转评估,对基本符合报审条件的重点项目,实行相关要件“容缺”受理。同时,全面落实环评改革措施,对位于已开展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内或符合条件的项目,深入实施告知承诺制审批、降低环评等级、简化环评编制内容等环评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