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0210442号提案答复意见的函
粤环函〔2021〕400号(B类)
刘建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城乡污水治理水平,打赢我省碧水攻坚战的提案》(第20210442号)收悉。经综合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把污染防治攻坚放在全省大局的突出位置,努力把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万里碧道规划建设为牵引,坚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探索走出一条治水新路子,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创历史最好水平。
一、工作情况
(一)聚焦国考断面达标攻坚,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机制体
制。一是建立健全治水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李希书记任第一总指挥,马兴瑞省长任总指挥,分别牵头督办污染最严重的茅洲河和练江治理,7位省领导挂点督办7个劣Ⅴ类国考断面所在流域治理。省委、省政府连续三年召开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会,发布2个“1号令”。李希书记、马兴瑞省长任“双总河长”,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各地各有关部门把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体系实现全覆盖,设立五级河长80430名,2020年累计巡查河湖165万人次,有效解决了大批影响河湖健康的重点难点问题。二是建立健全流域系统治理模式。建立广佛跨界河流、东江、练江、茅洲河、淡水河等省级层面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联席会议及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工作调度会制度,每月邀请技术团队会商研判,2020年组织召开水环境综合整治联席会议、跨界流域污染整治协调会30次,全力推进跨界流域治理。实施重点流域控制单元管理,统筹干流、支流、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岸上岸下治理措施同步开展。充分发挥央企、省属国企“大兵团、机械化作战”优势,打破以往分段分片、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传统模式,集中攻坚、科学推进劣Ⅴ类水体治理。三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水格局。全面建立省、市、县、镇四级河湖警长体系,分管公安系统的副省长担任省河湖总警长,提升打击涉水非法活动合力。各地因地制宜设立“人大代表河长”“政协委员河长”“企业河长”和巡河员、护河员,全省注册护河志愿者超过65万人,3人入选全国“最美河湖卫士”。同时,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积极营造全社会治水护水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多源共治,持续提升污水治理效能。一是全面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全力推动各地落实《广东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持续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城市(县城)已建成运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86座,处理能力达到2798万吨/日,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位。全省城市(县城)累计建成生活污水管网约6.8万公里。其中,“十三五”以来建成运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36座,新增处理能力870万吨/日;建成通水生活污水管网约3.28万公里,是“十二五”建设总量的3.4倍。二是突出抓好工业水污染防治。取缔“十小”企业693家;排查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10万多家。全省112个省级以上工业集聚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实现在线监测联网。每年组织在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开展联合执法、交叉执法。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环境执法和排水许可管理,切实从源头控制污染源排放组织。三是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印发实施《广东省系统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实施方案(2019-2020年)》,出台《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引》,加快推进县(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建设,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自然村生活污水收集完成率、治理完成率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省已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并依法依规完成清理整治,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8.4%,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98.6%。四是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对标长江、渤海先行经验和标准,聚焦万里碧道建设及国考断面达标攻坚,全面开展全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通过落实“查、测、溯”重点任务,有计划分步骤地摸清全省重点流域的排污口底数,结合水质管理要求按“一口一策”原则提出科学整治措施。全面完成全省河长制“清污”专项行动15780入河排污口整改工作。五是探索提升排水监管水平。积极创新排水管理机制,推动排水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探索系统化管理模式。积极推行“厂网河一体化”管理机制,改变过去分头治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模式,提升污水设施系统效能。排水管理逐步专业化、精细化,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部分先进城市,率先组建专业排水运维公司,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排水行业专业化,探索实施从源头到末端的精细化管理,探索建立智慧排水系统,部分区域实现排水管网“一张图”数字化管理。
(三)以秀美江湖建设为示范,提升水生态健康水平。一是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建设。省政府批复实施《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年)》,为有序推进万里碧道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先后印发《关于支持万里碧道建设的政策措施》《广东万里碧道设计技术指引》《广东万里碧道建设评价标准》等文件,为万里碧道建设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全面启动万里碧道建设,全省已累计建成碧道773公里,水碧岸美的生态效益和水岸联动发展的经济效益开始显现,万里碧道成为新时代广东治水理念的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二是启动开展生态修复试点。以“美丽河湖”建设为牵引,一体推进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评选公布一批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打造群众满意的幸福河。启动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探索在练江、石马河、潼湖、淡水河等实施一批水生态修复重点示范工程,合理设施河湖缓冲带,深入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开展让广东河湖更美大行动,通过开展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管控水空间、提升水景观、弘扬水文化等8项重点任务,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不少地方实现还河于景、还景于民,得到了老百姓的广泛赞誉。三是持续推进生态流量保障工作。省水利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于2020年12月印发了《广东省第一批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方案》,对榕江、练江、龙江、潭江、儒洞河、袂花江等河流生态流量保障工作进行部署。2019年来先后印发多个生态流量管控指导文件,加强对地市的指导,明确生态流量管理的工作任务、计划安排,分级管理权限和重点工作。指导广州、佛山、江门等市编制了市级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
(四)实施“三水统筹”智慧管理,推进精准治污。一是全方位完善水质监测网络。在北江、东江、西江、韩江流域建设了8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建立覆盖全省水质预警监测网络。坚持挂图作战,加强干支流水质、污水处理厂监测,在重点支流断面增设水质监测点位598个,精准推动干支流水质目标控制和关键治污工程建设运行,为科学精准研判流域形势提供了有效支撑。二是加强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基本完成了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广东省项目,建成广东省水资源监控中心,对全省约90%现状许可水量、60%用水总量和国家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实现了在线监测,实现有效监督计划用水、用水总量和重要控制断面最小下泄流量等执行情况,大幅提升我省水资源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三是打造“互联网+”智慧监管平台。探索建立实时监测、分析研判、智慧管控、考核评估等水生态环境“一网统管”指挥决策应用体系,充分整合生态环境、水利、国土、统计等部门信息,构建起全省一体、共享共用的大数据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了集智慧管理平台、移动管理平台、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微信小程序等平台于一身,集公众服务、河长服务、监督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广东智慧河长”,初步实现全省五级河长巡河和社会公众监督治水的智慧管理全覆盖,构建起“掌上治水圈”,推进治水更加精细高效,让“开门治水”真正落到实处。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您提出的工作建议,非常切合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实际,部分建议我们已经在实施中,部分意见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吸纳加以推进。
一是聚焦国考断面达标攻坚,强化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的系统整治。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持续做好污水治理、污染源管控、生态修复等各项工作,以断面水质达标倒逼流域系统治污,以污水进厂浓度提升倒逼管网完善,以问题解决倒逼协调机制健全,推动全省水环境治理迈上新台阶。
二是全面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严格落实《广东省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推动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实现“两转变、两提升”,围绕城镇污水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目标,加大力度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加快补齐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等设施短板。加快推进《广东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十四五”规划》编制,统筹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助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三是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2021年新增1000个以上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到2025年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至60%以上。联合有关部门推动城乡供排水统筹,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接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管理机制,同步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推动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是以万里碧道规划建设为牵引,打造以高标准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不断提高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精细化水平,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要素的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动流域从污染治理向生态修复转变。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优化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格局,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建设,重现“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好景象。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2021年6月21日
(联系人及电话:马云娟 020-8753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