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化工码头工程(E10、E11、E12泊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评估报告等,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 。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予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2021年08月02日至2021年08月06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厅反映。
联系地址:龙口西路213号生态环境厅708,邮编:510630
联系电话:020-83624746
传 真:020-87532166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及有关利害关系人可对我厅拟作出的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 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化工码头工程(E10、E11、E12泊位) |
建设地点 | 广东茂名电白县 |
建设单位 | 茂名港长兴石化储运有限公司 |
项目概况 | 本工程拟建2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1个1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1个生产辅助平台、456m管廊桥及应急设备库等配套设施。码头设计年吞吐量478万吨,码头设计年通过能力为533.6万吨。装卸货种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油品以及芳烃、醇类、酮类、酯类、酸类等化工品共39种。项目疏浚工程量为94.16万m3。项目申请宗海面积18.8546公顷,其中透水构筑物用海面积3.6218公顷,港池用海面积15.2328公顷,不占用海岸线。 |
环评机构 | 广东三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主要环境影响。(一)海洋水文动力与冲淤环境影响。 报告书预测,工程所在海域由于受西防波堤和东防波堤形成的环抱式掩护,其对所在海域的潮流影响不明显。工程附近海域泥沙来源偏少,海水中悬沙含量较低,工程前淤积状况不显著。工程竣工后,在疏浚区形成少量的淤积,正常年平均淤积强度小于0.08m/a。总体来说,工程对附近海域冲淤环境影响较小。(二)海水水质影响。报告书预测,施工作业产生的悬沙主要分布在工程施工海域,悬沙浓度大于 10mg/L的包络线面积为5.228km2,基本不影响博贺港防波堤外水质。由于施工面积不大,影响范围有限,所产生的影响是暂时和局部的,加之悬浮泥沙具有一定的沉降性能,随着施工作业的结束,悬浮泥沙将慢慢沉降,工程海区的水质会逐渐恢复原有的水平。(三)海洋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影响。本项目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主要来自水工构筑物的建设、水域疏浚作业对底质的破坏以及疏浚过程产生的悬浮物扩散对海洋生态的影响。经估算,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将造成经济损失合计约为204.53万元。(四)环境空气影响。报告书预测,正常工况下,项目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影响比较小,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短期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100% ;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30%;叠加现状浓度以及在建、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后,主要污染物的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和年平均质量浓度均符合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影响可以接受。经计算,项目无需设置大气防护距离。(五)声环境影响。报告书预测,码头边界噪声贡献值最大值为51.4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六)环境风险。项目存在的环境风险主要为码头前沿操作性事故泄漏、进港航道海难性事故泄漏以及码头前沿装卸区火灾、爆炸产生的次生污染物扩散。报告书预测,发生码头前沿操作性事故泄漏时,油膜、化学品主要在港池内扩散。发生进港航道海难性事故时,在冬季风NE作用下,油膜、化学品18个小时可抵达放鸡岛旅游限制类保护区,在不利风NE作用下,油膜、化学品15个小时可抵达文昌鱼保护区;当码头管道系统发生甲酸、环氧丙烷泄漏事故时,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甲酸在风险源下风向超过毒性终点浓度-1(470mg/m3)的距离为20m;环氧丙烷在风险源下风向超过毒性终点浓度-1(2100mg/m3)的距离为50m;当泄漏事故引发火灾事故,伴生/次生一氧化碳在在风险源下风向超过毒性终点浓度-1(380 mg/m3)的最大距离为420m,超过毒性终点浓度-2(95 mg/m3)的最大距离为980m。报告书分析,在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加强日常管理的前提下,本项目环境风险水平可接受。二、主要环境保护措施。(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期海洋环境保护措施。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疏浚施工避开海洋生物的主要繁殖育苗季节。施工期间加强观察,若观察到附近海域有哺乳类保护生物应立即停止施工作业、及时驱赶;水工工程施工通过生态补偿的措施减小工程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2)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禁止向海域排放未经处理的含油污水,加强施工船舶自身的防污管理,其机舱油污水、生活污水由有能力的单位处理。港池疏浚及码头基槽开挖期间在防波堤口门设置防污帘;合理安排施工船舶数量、位置、挖泥进度,减少疏浚作业对底质的搅动强度和范围。(3)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船舶应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船载蓄电装置或尾气后处理等替代措施满足船舶排放控制要求;以燃油为动力的施工机械应使用合格燃料,严禁使用劣质燃油,并加强对燃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设备在正常良好的状态下工作。(4)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时应采用噪声小的施工机械,加强施工作业管理。加强对各种机械的管理、维护和保养,使施工机械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因机械磨损而增加的噪声。(二)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1)营运期水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码头冲洗污水、初期污染雨水、码头工作人员生活污水、船舶舱底含油污水和强制洗舱废水以及船舶人员生活污水,主要通过项目配套建设污水收集设施及后方库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不外排。(2)营运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装卸过程产生的有机废气依托后方库区油气回收装置处理;实施泄漏检测与修复(LADR)工作,定期对管线焊缝、连接点进行无损检测;码头前沿设置岸电接入设施,减少船舶泊港期间辅机燃油尾气排放。(3)营运期噪声及固废污染防治措施。选用低噪声设备,对高噪声设备采取隔声、减振等降噪措施。船舶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营行期产生的废矿物油、含油手套及抹布、冷凝回收混合化学品等危险废物经收集后,统一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安全处置。港区维护性疏浚物送到指定抛泥点。(三)环境风险防范措施。项目主要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包括:装卸管道上设远传压力、温度测量仪表,定期进行压力管道密封性检测;加强管道接头及阀门维护保养;在码头范围内设置可燃、有毒气体探测警报系统;输送管道和设备设置防静电和等电位接地装置;输送管道上设紧急切断阀,装卸区设围水坎和集水池;船舶靠泊作业时,对开敞水域进行全包围式围油栏布设;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严格按码头作业规章制度进行作业;按照《港口码头水上污染事故应急防备能力要求》(JT/T 451-2017)的要求配备应急设备及物资;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 |
公众参与情况 | 采取网站公示、报纸公示、张贴公告等方式开展了公众参与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