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如何推进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的整改?”“如何打好碧水攻坚战推动练江、榕江水污染防治?”近日,揭阳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市长支光南接受《环境》杂志、“广东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专访。
《环境》杂志:请问揭阳在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取得哪些成效?
支光南:近年来,揭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发展方式逐步向绿色低碳转型。主要有以下举措与成效:
一是坚决扛起生态环保政治责任
揭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党组)会议、市委专题会、市政府工作会议研究推动,出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政策文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多频次作出批示,带队深入一线督导生态环保工作;市分管领导坚持每周督导协调,经常性研究协调污染防治具体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持续对全市生态环境工作开展有力督导,形成强大合力。
支光南调研生态环保工作
二是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揭阳的五金、塑胶、纺织等7大传统产业基础扎实,但是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生态治理压力大。一方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培育发展海洋新材料、海洋牧场、新型储能、氢能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亨通、蓝水深远海、天顺风能等项目,绿色石化、海洋经济两大万亿级战略性支柱产业成型成势,产业绿色化发展逐步加快。另一方面,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关停取缔重污染企业168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气电、光伏、风能、生物质能、水电等电源装机容量占比达34.2%。
三是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围绕“保护龙江、巩固练江、提升枫江、整治榕江”总目标攻坚,全市水环境改善幅度连续排名全省前列,2019年至2022年分别排第4、第9、第1、第4位;练江青洋山桥断面氨氮连续5年下降,水质均值达Ⅴ类,这是有数据记录的18年来最佳状态。巩固拓展大气联防联控举措,PM2.5达到有监测以来历史最优水平,空气质量六项指标连续六年全面达标。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进污染地块管控与修复。
四是扎实推进绿美揭阳生态建设
深入推进“六大行动”,完成林分优化提升6万亩、森林抚育6.98万亩,扎实推进省级、市级绿美示范项目,近三年完成高质量水源林建设13.7万亩、沿海基干林带建设3744亩,建设213个绿化美化示范村。创新开发“我为家乡种棵树”小程序,线上线下联动广泛开展植树活动,营造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浓厚氛围。推深做实林长制,积极发展林业产业,绿色经济道路越走越宽。
《环境》杂志:近年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广东进行了督察,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也正在开展。请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揭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哪些促进作用?揭阳将如何抓好督察发现问题整改?
支光南: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举措。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有力地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落地见效。
近年来,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揭阳进行全面体检,为揭阳解决环保突出问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揭阳市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第一副组长的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实行每月一调度与不定期现场督察相结合机制强化整改督办,市委组织部将督察整改工作纳入考核,纪检监察机关针对督察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开展追责问责鞭策整改。2016年以来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的一大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针对督察发现问题,我们坚持决心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近期我们对省督察交办的案件快速核检,妥善处置,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做到常治长效。
俯瞰揭西大地,万木争荣,群山苍翠,绿美风光引人入胜。郑楚藩 摄
《环境》杂志:下一步,揭阳党委、政府将如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支光南:揭阳市委、市政府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实施五大举措,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揭阳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抓好园区建设推动企业入园集聚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壮大绿色石化、海洋经济两大万亿级战略性产业集群,拓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继续以“三贡献一高一强”为引领招引一批绿色项目落地。实施“工改工”、企业入园、技改加速实现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推进绿美揭阳生态建设
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深入推进绿美“六大行动”,持续推进造林绿化、林分林相改造、封山育林,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积极引育林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新业态。充实基层林业管理力量,推深做实林长制,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发展。
三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是夯实基础设施,以此削减练江青洋山桥断面氨氮,提升榕江地都、龙石断面溶解氧,比如在榕江流域重点推进中部、北部水质净化厂建设,推动四个重点片区污水处理设施堵点整改;在练江流域推进重污染支流次支管网建设和排查修复;枫江流域推进污水处理厂浓度提升和支流改善。同时,加强城市精细化管控及污染天气应对,将III类禁燃区扩大到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加强耕地污染治理,加快生活垃圾处理、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开展“减塑行动”。
四是加大宣传教育惩治力度
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保意识,分析运用信访数据解决群众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聚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打击非法、保护合法。紧盯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流域,加强污染管控力度,坚决防范和遏制重大环境风险。
五是坚持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
坚持将环境保护责任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之一,在选人用人中更加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
惠来风电 郑楚藩 摄
《环境》杂志:“十四五”以来,国家和省反复强调要深入打好碧水攻坚战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请问揭阳在推动练江整治有什么成功经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支光南:练江整治是揭阳市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揭阳落地生根的成功实践。近年来,揭阳市在国家、省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创新打造“三大保障、三轮攻坚、三级体系、三个导向、三严举措、三方合力”治污模式。2022年青洋山桥断面氨氮、COD、溶解氧、总磷等四项指标全面达标。练江从“黑龙”恢复“洁白如练”,从“污染典型”变为“治污典范”,真正让两岸人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一是“三大保障”打好治污基础
领导高位推动,省长亲自挂点督导,协调推进;省生态环境厅领导实地督导,统筹资金、技术及工程等资源支持练江整治;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练江市级河长,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巡河。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自筹、社会捐赠”多元化投入机制,累计投入160.07亿元。强化制度保障,出台练江流域整治政策文件110多份。
二是“三轮攻坚”大兵团作战
接连掀起“打基础,强弱项,固成效”三轮攻坚。第一轮排查污染源,形成“十二本台账”精准治理。第二轮“大兵团”作战,聚焦管网建设、箱涵整治、污染源接驳等突出问题补短板。第三轮稳固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创造4个月建成水质净化厂、6个月建成市区污水厂四期的速度,普宁市区污水厂每天近23万吨尾水成为练江重要生态补水。
三是“三级体系”精准指挥作战
建立“指挥部+大专班+小分队”三级治污体系。成立普宁市练江整治指挥部,由主要领导任总指挥长,5名党政副职任小组指挥长,分管副市长任办公室主任的“1+5+1”协调指挥模式。由市镇村、设计、施工、监理人员和专家智囊团组成练江“6+1”攻坚大专班,组建设施协调、管网推进、污染源排查、化粪池督导等7个专项治理小分队。
四是“三个导向”突出对标对表
坚持目标导向,围绕青洋山桥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以9条支流为切入点细化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污染源问题清单,动态销号。坚持结果导向,前期以周边水体及截污井浓度前后变化成效为指导,后期以污水厂进水浓度与污染源接驳的响应关系、干流与污水厂出水的关联情况为评判标准,务求取得实效。
五是“三严举措”形成高压态势
严打击,推动一百多家印染企业整合成66家搬迁入园,园区外全部关停。2022年园区产值约33亿元,被评为“广东省特色产业园”。严督查,实施市领导包片制度,各套班子领导深入一线挂点督导,组成工作组督查暗访曝光倒逼落实。严管治,对75座一体化设施统一运营,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污染源排查与接驳、化粪池专项整治等工作。
六是“三方合力”共建共治共享
引进省环科院、省建院、华南所等专家团队为练江把脉会诊、对症下药,引入省属企业,实行“一龙治水”式全包干,大幅提升质量、效率。引导群众参与,近年练江流域涉征地621亩得到市民全力配合,实现征地零事故、零冲突、零上访,变“邻避”为“邻利”。
《环境》杂志:“十四五”以来,国家和省提出要建设高质量城镇污水处理体系。我们注意到,今年来揭阳在榕江流域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有了创新举措。请问,揭阳有哪些突出的经验做法可以介绍?
支光南:我们着力推动中心城区污水处理体系建设,通过干管修复、支次管网建设、污染源接驳等方式,将中心城区管网织网成片,实现清污剥离,提升污水收集率,构建完善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榕江北河
一是优化中心城区污水处理格局
目前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主要依托市区污水处理厂,长达25公里的管网运输距离长、效益低,单中心抗风险能力较差,如遇管网堵塞或破漏等特殊情况将导致污水排出。为解决该问题,规划建设市区北部、中部、西部多厂协同处理,打造就近生态补水的多中心模式。建成后,10条重点支流将实现稳定消劣。
二是织网成片实现精准治污
实施主干管修复。借助省级专业技术团队力量开展管网问题排查和修复,榕城区沿江干管修复全部完成,揭东区沿江干管已修复完成75%。支次管网建设方面,揭东区枫江流域与广环集团合作管网已建成约127公里,重点推动靠近潮州枫江深坑国考断面的玉滘子项优先发挥效益。榕城区累计建成中部(含榕江新城)337.51公里,北部136.34公里。完善污染源接驳,排查并修复中部、北部厂管网纳污缺陷、混接错接等问题。同时落实支流污染源排查,由市河长办牵头对54条榕江支流、28条枫江支流污染源和排污口全面摸查,后续交由技术团队设计并落实接驳处理。
三是创新按效付费强化考核运维
市区中部、北部水质净化厂将“污水收集率和浓度”“污染物削减量”作为工程项目的验收、考核条件,将污水收集率和进水浓度作为项目付费的重要考核依据,这是全省首个将污水收集处理效益纳入合同及后续付费依据的样板,得到省领导的赞许。该模式将逐步复制推广到全市其他污水处理厂,实现厂、管、网一体化运行、考核、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