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督查激励4000万江门治水-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公众网

国务院督查激励4000万江门治水

  5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对2019年落实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13个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其中广东省江门市因“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4000万元,江门市也成为广东省首个且唯一一个获得此项激励的地级市。

  被国务院点名表扬的背后,展现的是江门真抓实干所取得的扎实成效,凝聚的是江门担当作为所体现的不悔初心。

  河湖面貌得到显著改善,使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日渐提升。这表明,江门河长制工作已从“有名”迈向更加“有实”,上下齐心,砥砺奋进,努力绘就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新蓝图。

▲整治后的河湖新貌.jpg

▲整治后的河湖新貌

  多管齐下,打出系列组合拳

  江门,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也拥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江门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水网密布、水利工程众多,也是华南河网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全市纳入河长制管理范围的河流共有749条,总长4122公里,可以说河湖管护和治理任务十分艰巨。为了更好地开展河长制工作,江门因地制宜,创新机制,打出一套治水“组合拳”。

  全面推行河长制之初,江门率先实行“双总河长制”,并在全省率先推行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制。根据河湖干支流的隶属关系,将30条(个)跨县河湖进行了整合,由市四套领导班子成员共19人担任所有跨县界河流的市级河(湖)长。下属各市(区)也参照建立相应的河(湖)长体系,设立县级河(湖)长99名、镇级河(湖)长784名、村级河(湖)长1297名。

  同时江门率先将河长体系延伸到自然村一级,设立自然村河长9000多名,做到不仅“每条河流都有河长”,而且“每个河长对应一条河流”,实现河长体系全覆盖。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不使法规和资金成为掣肘,江门创新人大立法强保障,出台了《江门市潭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以法规形式确定河长责任制为潭江流域水质保护的基本机制,实现河长制有法可依。同时,江门创新财政投入强支撑,市级设立潭江水资源保护专项资金和潭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县级设立河长制专项资金,每年投入不少于1.1亿元,确保全市河湖长制工作资金有来源、奖补有重点。

  明确目标、监管到位,才可稳步推进。为了更好地推动治水工作落实落细,江门创新性地以月度水质清单、月度工作清单和月度问题排查清单这“三个清单”作为强抓手,建立河长巡河履职“三个清单”制度,让河长们带着问题去巡河,两年来共解决河湖治理问题14000多宗。

  此外,江门创新明查暗访强监管,聘请第三方社会机构,对全市河湖治理常态化开展暗访巡查,在媒体上设立河湖整治“红黑榜”,接受社会监督,强化监管效果;又出台《江门市河长制湖长制述职方案》《江门市关于强化河长制水质考核问责工作方案》,在广东省第一个建立市县两级的河长制工作年度述职制度和以水质指标为重点的河长制考核问责机制。

  由此,江门市成功探索出了一批可参考可复制的河长制“江门经验”,2018年在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研究班上作了相关专题的经验介绍。同时连续两年在省河长制工作验收、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特别是在2018年度省河长制工作考核中,取得地市第一名的佳绩。

  建设碧道,绘就秀美新画卷

  环境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在江门市鹤山市,原来水质令人堪忧、沿河道路坑坑洼洼的沙坪河,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打卡点”。除了河水重现清澈外,河边更是骑行道、步行道、跑步道、绿化道并列而设,作为广东省级碧道试点的城央绿廊碧道的一部分,成为了市民游乐休闲的好去处。

  据江门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江门坚持将碧道建设作为探索河长制和治水模式的重点工作及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丽侨乡的重要举措。2019年,江门市出台《江门市碧道建设工作方案》,决定“边试点、边启动、边规划”,高标准开展碧道规划建设工作。

  根据该工作方案规划,江门将在2020年建成约100公里碧道,2021年建成约120公里碧道,2022年建成约50公里碧道。目前成果初显——江门全市已完成碧道建设96公里,列入省万里碧道省级试点的9公里江门水道南岸城央绿廊碧道全面完成,8个市级碧道示范段建设也已全面铺开。

  “目前,江门三区四市都已按都市型、城镇型、乡村型、自然生态型等不同类型,每个市(区)启动1—2个碧道示范点建设工作,力求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碧道建设。”该负责人介绍说,“为提升各市(区)碧道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江门已限期安排1350万元用于全市碧道规划编制以及补助各市(区)开展碧道工程建设。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各市(区)碧道试点建设及升级改造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

  2020年3月,江门市召开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又确定了包括西江、潭江流域13条跨界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工作在内的江门碧道建设将采用“统一打包、统一推进”的“EPC+O”模式进行实施。按照计划,碧道建设工作“EPC+O”工程项目将于今年6月底动工,2021年底完成任务,届时将共有360公里碧道建设完成,实现省定“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

  而今,漫步于已建设完成的碧道之上,眼见绿树成荫、风清河畅,不禁令人感觉心旷神怡。展望未来,一幅侨乡“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城市美景也正徐徐展开,引人入胜。

  细化方案,整治隐患住家船

  在江门市新会区,看着自己辖区内虎坑水道干净整洁、河岸井然有序的景象,新会区三江镇河长办有关负责人欣慰地说:“之前因为河里岸边经常丢着成堆的垃圾,这里都没人愿意来,偶尔路过,都捂着鼻子。如今附近乡亲们的河湖保护意识提高了很多,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清理工作也没有以往那么累了。”

  虎坑水道环境的充分改善得益于自2018年初江门在全省率先开展的河湖“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所谓‘五清’就是指清理整治入河排污口、清理河道漂浮物、清淤疏浚、清理阻碍行洪障碍物及清理违章建筑物。”新会区河长办有关负责人说。

  据2019年12月的统计数字显示,开展“五清”专项行动近两年时间,江门全市共投入4.38亿元,列入河长制管理的4100多公里河道,已全部实行常态化保洁清漂管理。

  “清四乱”行动则具体指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类违法行为。如今,江门已完成3538宗“四乱”问题和1400宗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清理河湖漂浮物14.8万吨,超额完成1108公里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特别是全市列入省整治范围的重要河湖“四乱”问题共377宗已全部完成销号,销号率始终在全省保持名列前茅。

  在江门市开平市,水网密布、三江汇流,船只是主要运输工具,船民们曾经在船上工作也在船上居住,几百艘住家船常驻水中曾是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住家船的条件越来越无法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还带来大量环境和安全隐患。于是,自2019年开始,江门市组织开展住家船专项整治,共计清理河湖住家船271艘,妥善安置船民813人,住家船专项整治也成为广东省河长制五大经验之一。

  年过六旬的李彩凤就是离船上岸的居民之一,她说:“我从25岁嫁到开平之后就一直在船上生活,去年在政府的帮助下买了房。搬家上岸后,有水有电,孙子读书也方便了,确实很开心。”看着相伴数十年的住家船“邻居”们陆续离开,李彩凤说她的心里真是既不舍又欣慰。

  “不过也有一些经济条件稍差,暂时无法买房的居民。”开平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针对这部分群体,政府分类细化安置方案,明确搬迁安置原则及范围,使居民无后顾之忧。

  “从2019年起,持续5年,我们每年投入245.41万元,作为‘住家船’的搬迁安置经费。对于‘三无’及孤寡老人,安排入住养老机构;对于低保低收入家庭,政府提供全额租房补贴;对于普通困难家庭,政府提供差额租赁住房补贴。”

  除此之外,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江门市还大力开展工业、农业、生活、林业“四大污染源”治理。截至去年底,江门市已全面完成列入省清单的3793个“散乱污”企业整治任务。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率达98.14%,全市畜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39%;实现镇级污水厂全覆盖,全市3304个自然村已覆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0%以上;2019年新增建设生态公益林17万亩,完成森林碳汇工程1.08万亩和森林抚育工程19.91万亩,完成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88条。

  互联网+,利用科技新手段

  除了上述举措,江门还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河长制工作,注重“治”“理”相结合,积极探索共建共治“新模式”。

  首先江门市利用自身特点,探索完善政府“治”+民间“理”的河(湖)长制侨乡模式,构建出“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管水治水大格局。

  在实现河长体系全覆盖的同时,创新设置市、县两级“河长助理”和市、县、镇三级“河道警长”,因地制宜设立“企业河长”“华侨河长”“人大代表河长”,全方位完善管河护水工作体系,实现“河长领衔、齐抓共管”治水实践。

▲民间河长正在组织水质监测.jpg

▲民间河长正在组织水质监测

  目前,江门全市共设河道警长651名、民间河长1142名、河道巡查员、保洁员3854名、护河志愿者3756名,所有镇(街)均成立了10人以上的专职巡河队和护河护水志愿者服务队,全面构建起“河长+河道警长+民间河长+专职巡河员+河道保洁员+护河志愿者”的河长制工作格局。来自鹤山市的民间河长赵德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几年来,他积极巡河、护河的事迹被20多家央媒、省媒报道,并于2019年被评为“广东十大最美民间河湖长”。

  自从受聘成为桃源河的民间河长后,赵德光就养成了“逛河”的习惯。每天早上,无论刮风下雨,他都要先沿着桃源河巡河一圈,再到自己经营的花木场上班。

  “我不仅每天坚持巡河护河,还自筹资金购置了无人机、水质检测仪、视频监控等设备设施,自费建立了民间河长工作室和科普室。现在通过媒体知道了这些情况,我们当地的很多企业家都参与进来,为民间河长工作室和科普室捐资捐物,工作越来越好开展了。” 赵德光开心地说。

  江门还积极推进河长制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根据不同对象开展定向宣传,让河湖管理保护成为社会各界自觉行动,积极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其中包括“小手牵大手”河长制进校园、“水美侨乡”摄影大赛、“清源行动”护河护水等主题宣传活动,又通过建设河长制治水教育展厅,带动几万人次的市民积极参与其中。各类媒体争相报道江门的治水经验5000多篇。

  另外,江门市还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互联网+河长制”平台,将污染源、水质、三防、水利等有关信息纳入系统,实现一张图综合显示河长制、湖长制有关内容。同时,积极推动平面数据互联互通,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省、市、县三级河长制管理平台数据对接的地级市。

  水美侨乡,幸福河湖。江门曾经因水而灵动,因水而富饶,如今因水而骄傲,因水而荣耀。

  一批批河长制“江门经验”的诞生,内在承载着一位位江门治水人员不懈的努力。一块块河长制“金字招牌”的打造,背后镌刻着一行行江门治水工作扎实的足迹。

  回首来路,江门不改初心,无怨付出;展望未来,江门踌躇满志,整装出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iv id="gdep_footer"> <div class="hidden-xs hidden-sm"> <div class="footer-info"> <p><b>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版权所有</b></p> <p>Copyright © 1999-<script>document.write('<span>' + (new Date()).getFullYear() + '</span>');</script>    粤ICP备05077635号</p> <p>建议使用 IE7.0 以上浏览器</p> </div> <div class="footer-links"> <div> <p><a href="//gdee.gd.gov.cn/about4041/content/post_2353128.html" target="_blank">关于本网站</a>·<a href="#" onclick="SetHome(this, '//gdee.gd.gov.cn'); return false;">设本站为主页</a>·<a href="#" onclick="AddFavorite('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公众网', '//gdee.gd.gov.cn'); return false;">收藏本站</a>·<a href="//gdee.gd.gov.cn/gywm4042/content/post_2353129.html" target="_blank">隐私声明</a></p> </div> <div class="pull-right"> 开发维护: <object classid="clsid:D27CDB6E-AE6D-11cf-96B8-444553540000" codebase="//download.macromedia.com/pub/shockwave/cabs/flash/swflash.cab#version=7,0,19,0" width="187" height="22"> <param name="movie" value="/images/logo.swf"/> <param name="quality" value="high"/> <param name="wmode" value="transparent"/> <embed src="//gdee.gd.gov.cn/images/logo.swf"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style="width: 187px; height: 22px" wmode="transparent" /> </object> </div> </div> <div class="clearfix"></div> </div> <p class="hidden-md hidden-lg ie-hidden">© <script>document.write('<span>' + (new Date()).getFullYear() + '</span>');</script>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p>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