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梅江、汀江、梅潭河、漳溪河5条河流串联城市与乡村,让大埔县成为粤东西北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也让保护水环境成为大埔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大埔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县水质达到相应水体功能要求,无劣V类水体,韩江大麻断面等4个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大部分为II类水质,近两年来水质断面考核梅州市排名第一。根据梅州市生态环境局近期发布的梅州市5月份水环境质量指数“梅指数”,今年1-5月,大埔县水环境质量指数排名梅州市第一。
抓源头治理 “净化”生活污水
在大埔县城,从居民家里排出的生活污水流进截污管,随后进入县城水质净化厂。从进水到出水,需经过格栅、水泵站、沉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等数道“关卡”,原本浑浊的污水变得干净清澈,或回归河流,或重新利用。“我们厂子保持每天24小时运行,日处理生活污水2万吨,生化需氧量、氨氮浓度等出水各项指标达到国家一级A出水标准。”大埔县县城水质净化厂厂长袁龙说。2019年,该厂运行365天,共处理生活污水720万吨,污水处理率达100%。
在大埔县西河镇北塘村,家家户户修建了三级化粪池,流出的生活污水被引入生态氧化塘,水质得以净化。“以前大家都把生活污水和垃圾往河里倒,现在建了污水处理设施,不仅让排出的水变干净了,还美化了生活环境。”60岁村民杨国锋告诉记者。据村干部杨佐汉介绍,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全村建立10个生态氧化塘,村民绝大部分的生活污水得以处理后再排放,减少对漳溪河的污染。
在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过程中,大埔县坚持抓源头治理,先后投入2.6344亿元,建设全县15座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和30座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及83公里配套污水管网,投入5.8亿元推进17宗山区中小河流治理,投入985万元实施县城和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工程。此外,大埔县不断加强河(湖)长制管理。今年1至5月,该县“清漂”河流长度106.05公里,“清漂”水域面积12.6平方千米,清理漂浮物735.5吨。
抓重点整治 重现水清河畅
夏日炎炎,站在大埔县青溪库区的码头上,只见清风徐来,碧波荡漾,清澈水面与远处的郁郁青山相互照映,景色宜人。难以想象,以前的青溪库区是另外一番景象:水浮莲泛滥成灾,水面漂浮着养鱼网箱和生活垃圾,水质恶化。2016年,大埔县投入2600多万元,整治汀江、青溪库区生态环境,重点清理网箱养鱼、畜禽养殖、水浮莲和周边垃圾等,并在江岸建设2座污水处理厂,建立后续管理机制,开展日常保洁工作。整治后的青溪库区水质明显好转,一江澄净透明碧水重现。
打好碧水保卫战,抓好重点河流整治工作,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除了汀江青溪库区外,大埔县还投入1500万元,整治梅潭河双溪库区,重点清理网箱养鱼、畜禽养殖、水浮莲和周边垃圾;投入3372万元,开展河流两岸禁养区畜禽养殖整治,关停或搬迁禁养区内养殖场。
抓跨界防控 两地携手共治
汀江、梅潭河、漳溪河三条河流,都是自福建流入大埔县域和河流。抓好跨界河流治理,是大埔县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抓手之一。据梅州市生态环境局大埔分局局长丁练昌介绍,近年来,该局与龙岩市永定区生态环境部门密切联系,建立两地联络机制,推进两地联合执法、联合应急处置突发事件,妥善处置群众反映的跨界河流相关问题。如联合排查处置群众反映的“青溪镇铲坑村汀江河段出现大面积死鱼”问题,联合依法取缔青溪浸竹加工作坊和两地交界处的石材加工厂,及时妥善处置闽粤交界青溪断面锰超标问题等。
大埔县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但成效仍需进一步巩固。丁练昌告诉记者:“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市、县部署,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重点抓好镇村生活污水处理,在源头上控制,防止水污染。同时,加强联防联控,继续与福建方面沟通联系,确保跨界河流水质越来越好。此外,发动全县人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好自己周边的生产生活环境,共同守护大埔县的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