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迎难而上、精准施策,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深挖青山绿水活力,探路特大城市治水之道。在河湖治理工作上真抓实干、勇于创新,通过实施源头治理、河长制、智慧水务等系列措施,实现了“河长治”,河湖面貌焕然一新,为解决老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探索出一系列具有借鉴推广意义的有益经验。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广州是一座依水而建、伴水而生、因水而美的城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州的水问题日益凸显。
从“末端治”到“源头控”
过去,广州治水主要依靠末端截污、末端补水、环村截污等方式,以单一工程治水为主。2016年以来,广州开始创新实施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治水策略。其中,“三源”“四洗”之策十分管用。据介绍,“三源”是源头减污、源头截污、源头雨污分流;“四洗”则更显广州治水的“绣花”功夫——“洗楼”,指揭摸查建筑物内违法排污场所及违法排污行为;“洗管”“洗井”,是为城市“肠道”做的内窥镜手术;“洗河”,则是为河道“洗澡”“美容”。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广州市累计组织“洗楼”2.5万多栋,共摸查出污染源4万多个,目前已清除3.93万个;“洗管”7106公里,“洗井”约25万个,清理整治入河排污口2014个;“洗河”1567条,清理河道垃圾、杂物等4.02万吨,清理河岸立面3100.77万平方米。
为有效实施源头截污,广州“三箭齐发”: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推进“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建设、全面落实清污分流。目前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66万吨/日,跃居全国第二。
与此同时,广州积极发动公众监督,实施违法排水有奖举报办法,畅通公众反映问题渠道,开通广州治水投诉微信公众号。2019年微信举报平台共查获违法排水行为1313宗。
从“河长制”到“河长治”
广州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连续2年获得国家督查激励,入围国家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据介绍,广州在原有3030名四级河长、828名四级湖长、3296名自然村河段长的五级河长体系基础上,向上延伸设置了九大流域市级河长,向下延伸对全市近2万个标准网格设置了网格员1.84万名,发挥一线“岗哨”作用,形成了多级治水体系。实践中,由村居负责人、网格员发现问题,通过“广州河长APP”上报,形成作战图,采用“镇街吹哨、部门报到”的形式对污染源逐个整治、逐个销号。据悉,广州全市2019年度污染源整治销号任务量为5.45万个,整治销号率为100%。
“民间河长”运行机制是广州开门治水、严控污染源头的另一项成功探索。目前广州共有民间河长8811名,其中党员河长3867名、企业河长232名、学生河长188名、志愿者河长3599名、热心市民河长925名。
白云区既是广州治水的主战场,也是广州“河长制”抓得最实的区域。今年3月,该区成功入选2019年全国10个河长制湖长制激励市县。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白云区目前已经形成一个由区级(副)总河长、5名流域河长、14名区级河长、187名镇街级河长、222名村居级河长、3215名网格员(长)构成的治水体系。每个月,一份全区各河涌、湖库的地表水水质状况报告便会按时摆上白云区领导和各镇街主要负责人的案头。白云区领导、镇街负责人包干的各河涌水质类别和主要污染物指标升降等一目了然。水质状况的定时通报,使压力层层传导,推动“河长制”转向“河长治”。
今年4月,白云区石井河河口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投入使用后,每隔两个小时就可以上报一次水质状况数据,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则及时预警,实现对河涌水质的实时监控与反馈。
此外,白云区还全面推行河湖“警长制”,把公安机关纳入河长制体系,打出“河湖长+河湖警长”的组合拳,坚决打击涉水违法犯罪行为。
日前,记者来到广州市白云区大源村,走到大源村沙坑涌边,昔日的黑臭河涌不见了踪影。溪水清澈见底,清风徐来,大人小孩在溪流间嬉戏玩耍,格外惬意。
“从前那条清澈见底的溪流终于回来了!”谈起大源支流的变化,在大源村土生土长的徐丽红说,“现在我终于可以带上孩子到溪边戏水捉虾,就像二三十年前我们小时候那样。”
大源街筹备组副组长告诉记者:“2019年以来,大源村将沙坑涌上游大源支流沿河的窝棚、工厂和小作坊全部拆除,此举不仅改善了河涌水质,也为沿河碧道的建设拓宽了道路。”
目前,大源村碧道的总长度为2.65公里,碧道沿大源河涌岸边建设,并配套打造了居民休闲文化广场等。
从“数字水务”到“智慧水务”
在广州治水过程中,“智慧水务”功不可没。目前广州有桌面PC、河长APP、微信、电话及门户网站5种治水终端服务。各级河长利用河长APP累计上报、处理事务11.2万多宗。广州还在全国率先上线运行广州排水设施巡检APP、全面应用“农村生活污水PC信息管理系统+巡检APP”,并建设排水户管理信息系统。
无人机为广州治水增添了“天眼”。番禺区化龙镇率先引进无人机,采取空地、人机、立体交叉三结合的模式巡河。
该镇负责人表示,启用无人机巡河后,能从更高的视野全方位洞察各条河道的情况,既能现场实时观察河道环境和水质变化,又能将周边的养殖场、水面漂浮物、排污口、违章建筑等情况“尽收眼底”。
经过不懈努力,广州治水交出出色答卷。今年1月至5月,广州市9个国考断面全部稳定达标;列入国家监管平台的147条黑臭水体已全面消除黑臭;车陂涌、双岗涌、景泰涌整治入选全国治水典型案例;海珠湿地碧道、增江碧道、蕉门河碧道被水利部列为“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典范;从化区入围国家首批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目前,广州治水案例正在参评“第十二届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鸟瞰广州市天河区猎德涌碧道。赵雪峰摄(中经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