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关于介绍肇庆的公众号文章成为了刷屏爆款,读者纷纷留言肇庆印象,有人谈美食,有人谈美景,有人谈水,“鼎湖山水很清甜,煮茶煲汤都一流”。而在网友嬉笑刷屏的时候,西江的河道上,自动监测站不间断地将水质量的实时数据储存至电脑中,输送至国家、省的监测站,后者汇入全国、全省大数据,形成大江大河的成绩单。
过去三年,肇庆在这张成绩单上的数据稳定进步:2019年,肇庆地表水5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为Ⅱ类,在全国337个城市中,肇庆水环境质量排行第26名。全市12个省考核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水质断面综合指数为3.2646,排全省第二。2020年1-6月,西江、北江等大江大河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全国排名第17名。12个省考断面水质保持100%“优良”,水质断面综合指数为3.1410,排全省第二。西江水越来越美,碧水缠山映照七星。
“碧水攻坚战”是一场硬仗,更是持久战。肇庆充分发挥领导作用,2019年和2020年,肇庆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1号令都“剑指”水污染,将“省考”以上不稳定达标断面的攻坚任务细化分解至每个支流断面,严格执行“一个断面、一张图、一套方案、一个台账”,层层压实责任,确保“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劣Ⅴ类水体比例为0。其中,北江梁村断面更是全市五个“国考”断面之一,它们组成的水质量综合成绩,代表肇庆参与全国排名。
北江是广东省的主要河流之一,经四会至三水思贤滘与西江汇流,四会市大部分区域均属于北江集雨范围。因此,要实现北江国考断面的改善,需要四会整体截污、治污能力的提升。近年以来,四会相继清理禁养区禽畜养殖场、启动生活污水处理厂、重点河岸截污管网、城区雨污分流的建设等一系列“补短板”工作,并对入河排污口进行大力整治。目前四会正加快进度,力争早日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的扩容提标及配套管网的配套建设工作,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大东街道和城中街道,并力争早日全面完成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此外,绥江、新兴江也实现了提升,推动肇庆市综合成绩的整体进步。
水治理的真正问题在岸上。过去五年以来,肇庆一直坚持投入,通过力补岸上截污、治污的“短板”,改善母亲河水质。2018年至2020年6月,全市新增各类配套管网逾900公里。其中城市(县城)污水管网逾530公里;镇级污水管网约逾320公里;改造老旧管网逾50公里,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50个乡镇,覆盖率近六成。过去又黑又臭的羚山涌就经过一系列整治,退净了黑臭,“洗净了脸“,重现鱼戏水草的场景,让沿岸居民欣慰不已。
在全市各地努力下,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肇庆污染河涌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肇庆高新区独水河生态修复工程按时问要求全面完成;怀集凤江河从Ⅳ类改善到Ⅱ类水标准,实现了大幅跃升;四会青岐涌已从Ⅳ类改善到Ⅲ类水标准、封开谷圩河已从V类改善到Ⅲ类水标准;鼎湖后沥涌、典水涌、桃溪涌、沙浦十字涌、波罗涌、广宁南街河、新区石溪涌、横槎涌8条污染河涌水质从劣V类改善到V类或以上。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改善水质,市委、市政府投资近20亿,开展端州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首期)项目,总长约120公里。工程实施后,将实现端州城区已建的雨、污水管较好结网,进一步提升雨水排放、污水收集处理效率,包括羚山涌等河涌水质将实现进一步改善。截至7月底,工程已完成逾67公里管网建设。
而在农村地区,肇庆也大举开展污染治理设施“补短板”工作,强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各地尽全力克服困难,在2020年上半年共完成4400多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水环境、水安全工作点多面广,战线长,投入大。除了做好治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肇庆市在饮用水源保护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清拆养殖场、清退违规企业、划定保护区等工作逐一开展,从2019年至今,全市11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均优于Ⅱ类水质目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优良的水环境质量不仅保证了本地居民饮用水安全,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提供了有效饮用水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