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后的黄沙河同沙段,持续达到消除黑臭标准,目前稳定达到V类水。
▲整治前的黄沙河同沙段,水质黑臭,两岸杂草丛生、垃圾堆积。
站在东城黄沙河同沙段岸边,只见河水潺潺、波光粼粼,两岸绿植丰茂,令人心旷神怡。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条黑臭水沟,两岸杂草丛生、垃圾堆积。通过采取截污、清淤、补水、堤岸整治、生态修复等整治措施,目前黄沙河同沙段稳定达到V类水。
黄沙河同沙段是东莞治水的一个缩影。自从2016年11月,东莞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以来,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根据监测,今年1-9月,东莞7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基本实现全面达标;其中,茅洲河共和村断面、石马河旗岭断面、东引运河樟村断面、东江南支流沙田泗盛断面共4个国考断面水质都为Ⅳ类,对比去年同期明显好转。
四个国考断面水质都达Ⅳ类
2016年11月,东莞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近年来,按照“科学、系统、精准”的治水原则,东莞进一步明确了以完善污水管网系统为核心的治水思路,以茅洲河、石马河、东引运河、东江下游四个流域治理为整体,分片区、分单元,科学、系统地推进全市水环境整治,确保完成国家、省下达的考核目标。
其中,在截污管网建设方面,自2016年以来,全市截污次支管网建设进度全面提速,新建成截污次支管网约6533公里。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截污管网约8095公里,超额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
此外,东莞还加速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并投运60个污水处理项目(其中1项停产),总设计规模为373万吨/日;正在扩建的1家污水处理厂正进行调试,正式运营后,全市污水处理总设计规模达到376万吨/日。推进35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今年5月底已全部投入正式运营。
采取系列整治措施之后,目前,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好转。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是东莞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根据监测,今年1-9月,全市7个国省考断面基本实现全面达标;其中,石龙南河、石龙北河断面达到Ⅱ类水质目标,角尾村断面达到Ⅲ类水质目标。
此外,在四个国考断面中,东江南支流沙田泗盛断面水质为Ⅳ类,对比去年同期水质好转,氨氮下降58.3%、总磷下降21.3%;茅洲河共和村断面水质为Ⅳ类,对比去年同期水质明显好转,氨氮下降70.1%、总磷下降58.3%;石马河旗岭断面水质为Ⅳ类,对比去年同期水质明显好转,氨氮下降74.8%、总磷下降65.5%,去年12月起连续10个月达标;东引运河樟村断面水质为Ⅳ类,对比去年同期水质明显好转,氨氮下降73.9%、总磷下降74.6%,今年2月起水质均达到或优于V水质目标。
全市已累计整治323条内河涌
东莞还稳步推进重污染河涌整治。其中,在内河涌整治方面,东莞按照“全流域、全河段、全天候、综合治理”思路,系统推进全市污染河涌整治,制定《东莞市河涌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计划到2021年基本完成全市内河涌整治,目前全市已累计整治323条内河涌,今年新增完成112条。
在黑臭水体方面,东莞全面落实截污控源、推进河湖保洁、强化执法管控,扎实推进城市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治理工作。2019年底,东莞全面完成22条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并通过了第三方评估,在“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上报完成整治,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不少于90%的任务目标。
黄沙河同沙段是城市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之一。11月2日,南都记者走访了黄沙河同沙段,站在景观桥上,只见水流潺潺,两岸绿植丰茂,两名保洁工作人员正划着船,打捞河面垃圾。
东城同沙社区党工委书记钟汉良是地地道道的同沙人。“小时候,这里水质非常清澈,我们经常在这里抓鱼。”他说,但随着工业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沿河污水直排河道,这里变成了一条黑臭水沟,两岸杂草丛生。
2017年8月,黄沙河同沙段开始整治。通过截污、清淤、补水、堤岸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自2018年12月起,黄沙河同沙段水质持续达到消除黑臭标准;2019年第一季度,被广东省住建厅初核认定达到“初见成效”。目前,黄沙河同沙段已全部完成“初见成效”阶段的工程措施,水质稳定达到V类水。
万江牌楼基涌同样也是城市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之一。万江街道污水治理指挥部常务副主任庾锦麟介绍称,整改前,由于该河涌周边为密集居民区,存在多个住宅楼盘和大型单位,沿线入河排污口多达80个,污水收集系统未完善,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河涌,再加上河段河涌过于曲折,水动力不足,导致河涌经常黑臭。
针对该黑臭水体的成因,万江街道通过截污工程、清淤疏浚、改善水动力、河涌保洁等措施进行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9年11月底,牌楼基涌被广东省住建厅初核认定达到“初见成效”,已基本消除黑臭。根据检测结果,牌楼基涌已连续一年无黑臭,今年大多数时间达到Ⅴ类水质。
如今,牌楼基涌里还重现了细长的蓝刀鱼和蟛蜞等。“这两种水产动物对水质都很敏感,只有河水干净的时候才有。”庾锦麟表示,小时候,这些水产动物很常见,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因为水质变差而逐渐消失。“从去年开始又逐渐出现了。”
逐步实现全市水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有关负责人杨尚斌表示,经过几年来的全力攻坚,全市各项治水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存在困难。“虽然目前4个国考断面水质呈逐步改善态势,但要实现持续稳定改善,全面达到最终考核目标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其次,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完善。尽管截污管网骨架已基本搭建完成,但污水管网“最后一米”仍未全部打通,地下污水管网系统错漏接、混接现象部分存在,雨污分流改造有待进一步加快,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污水的收集处理效益未充分发挥。
此外,工业企业监管难度大。“东莞工业企业基数大且分布较散乱,涉水企业直排偷排、超标排放污水等环境违法问题仍然突出。”
接下来,东莞将以国省考断面水质改善为目标,集中精力完善污水管网系统并充分发挥其效能,保障2020年国考断面水质全年达标,并推动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有效改善。
具体而言,在推进断面水质保障攻坚方面,将遵循“源头消减、过程控制及末端治理”的理念,推动全市四个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逐步实现全市水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其中,茅洲河共和村断面、石马河旗岭断面持续开展综合整治收尾工作,确保水质稳定达标;加快推进东引运河流域樟村断面综合治理工程和东江下游片区综合整治工程,争取年底前建成运营。
此外,完善地下排水管网系统,进一步加快完成主干管网检测修复和雨污管网错漏接整改,加快截流井及收水口等整治,并严抓工程质量,完善市政干道下雨污两套独立、清晰、完整的排水系统,确保污水收集处理闭环,市政雨水系统无污水排入,晴天无污水直排入河。
在强化源头雨污分流方面,将优先完成集雨面积大、收集管网截流能力有限的重点排水户单体雨污分流改造,切实减少雨天污水溢流污染问题;剩余未能在今年完成雨污分流改造的地块,在今年底前完成跟市政管网的有效对接,确保所有合流水接入市政污水系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