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门新会的潭江司前镇河段,江上保洁员正划船清理些许漂浮物,河静水清的景象恍如一幅乡村画像。而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让附近居民避之不及的生猪养殖场,污水直排、臭味飘扬,与当前的美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潭江流域综合整治是江门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战场。为此,近年来该市除了针对潭江流域的工业污染源进行整顿,还狠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生活污染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效。
江门市生态环境局介绍,目前,牛湾断面涉及区域有关镇(街)已基本制定鱼塘尾水排放整治方案,并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开展鱼塘尾水治理;全市已完成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全面完成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并建成16个县级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
▲鹤山市绿湖农庄坚持立体式环保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建造新型环保高层猪舍。受访者供图
四大举措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鹤山市古劳镇素有“岭南威尼斯”的美称,镇内水网交错,村民泛舟出行。不过,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粗放型养殖严重污染水体,河流黑臭一度成为该镇最头疼的问题。
但近年来,古劳镇通过铁腕治污,水环境逐渐转好,连一度远离该镇的鹭鸟都重新飞回水乡觅食。
古劳水乡的故事,正是江门狠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江门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欧阳卫华介绍,该市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分别为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推进生态养殖和规模养殖、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强化鱼塘排水管理。
根据《潭江牛湾国考断面水质达标2020年攻坚实施方案》,为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江门实施化肥、农药负增长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面推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生物农药、先进施药机械。2020年12月底前,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农药、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
在推进生态养殖方面,江门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环境友好、配套完善的生态养殖模式,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途径,在全区域整体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强化鱼塘排水管理,同样是江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重点。为此,该市积极开展潭江流域水产养殖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要求相关市(区)要抓好鱼塘排水管理,落实鱼塘排水申报,监管鱼塘排水经处理后回用或达标排放,防止鱼塘集中排放和抽排底泥污染环境。
“我们推广鱼塘循环水养殖方式,落实养殖生产者治理责任,防止水产养殖尾水直接排放到周边水域。”欧阳卫华介绍,江门要求村级集体组织制订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的乡规民约,鼓励鱼塘流转时将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内容写入流转合同。
在上述措施的推动下,江门农业清洁生产的观念深入人心,有效杜绝了养殖废水直排的现象,水产养殖排水对潭江牛湾国考断面水质的影响逐渐降低。
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达61个
新美污水处理厂位于开平潭江新城西侧,南邻潭江,北面、东面以及西面均规划为商住区。该厂及其配套管网项目为开平市新一轮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捆绑PPP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首期设计规模为4万吨/日,新建配套污水管网42.79公里,主要服务开平城区325国道以北及沙冈片区。
“项目采用花园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2018年上半年动工建设,2019年10月份正式投入运行。”项目运营方有关负责人介绍,新美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后,目前污水厂日处理污水4.2万吨,稳定达标排放,当地居民的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处理。
新美污水处理厂的故事,是江门强化生活污染治理的一个典型样本。按照《江门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要求,该市近年来持续建设完善截污管网,对现有管网进行全面排查修缮,整改雨污混接、破损、淤堵等问题,连通“断头管”“僵尸管”,确保污水接入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同时,江门已全面完成2020年雨污、污水管网检测任务及污水管修复改造任务、区域内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任务。
其中,2019年8月,台山工业新城水步污水处理系统首期工程投入试运行,标志着江门实现了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全覆盖。目前,江门已完成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全市拥有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61个,处理能力达到12.86万吨/日。
此外,江门还积极新建县级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2019年,两座处理水量均为4万吨/日的台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和新美污水处理厂先后投入运行。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县级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16个,处理能力达到111.3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6.9%。
全面完成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也是江门强化生活污染治理的重要任务。据统计,2018年至2019年,牛湾断面涉及区域先后完成15项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任务,区域内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在此基础上,江门还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任务。据介绍,江门全市城中村和镇墟附近村的污水原则上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已建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须全部投入运行并达到排放标准。
■样本
一家养殖企业的绿色发展之路
鹤山市绿湖农庄有限公司(下称“绿湖农庄”)是一家以生猪饲养、林业和水产养殖业为主,集农、林、牧、副、鱼、水于一体多元化全面发展的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从2003年开始,该公司先后斥资5亿元人民币,从原来的旧式铁皮厂房,改造和新建超过24万平方米猪舍。
绿湖农庄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存栏1万多头母猪及配套商品肉猪生产线,在建高层猪舍约14万平方米。“以2019年为例,我们共出栏生猪17万头,主要供香港、澳门等地。其中出口香港生猪数量12万头,约占全国出口香港总数的14%,连续两年成为全国最大的生猪出口基地。”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冯旭介绍。
如此庞大的生产规模,绿湖农庄如何避免养殖污染?冯旭介绍,该公司运用低碳、环保、模块、高效的猪场设计及建设理念,创建了适合养猪需要的猪场规划、设计、建筑及配套体系,铸造出新型环保高层猪舍,并取得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我们一贯重视绿色生产,建场以来坚持立体式环保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建成了‘农林牧副渔+沼气发电’的立体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冯旭说,猪只排泄物通过机械刮粪和固液分离机,固体粪污制作有机肥,用作场区内绿化用肥;分离污水则进入黑膜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等其他后续深度处理工作。
据统计,从2006年开始,绿湖农庄建造沼气池,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终废水达到灌溉标准,回用于周边经济林,基本实现了“零排放”的目标。目前,该公司的沼气池超过40万立方米,日产沼气近6万立方米。
此外,绿湖农庄与鹤山市绿湖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签订了《新能源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分期投资建设5.95MW沼气发电机组。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可以达到4760万度电,可获得约2800万元的收益,为地方创造约300万元的税收收入。目前,该项目第一期1.6MW机组已于2018年11月并网发电,是全国首家发电上网的养殖企业。
而在粪污资源利用化进程上,绿湖农庄也进行了探索。“固液分离后的固体粪污将通过高温水解和高效厌氧制沼,构建沼气热电联产,产生沼气并网发电和余热再利用。”冯旭说,该项目已经成功申报鹤山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示范项目大型沼气工程,计划增容沼气发电装机1.6MW,日处理固体粪污260吨(含水率60%),日发电量约3万k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