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是东江下游重要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增城、博罗、龙门三市县交界的独山,干流全长89km,集水面积为1235k㎡,主要包括园洲、石湾等7个镇和罗浮山管委会,人口约60万。沙河汇入东江北干流,其水质好坏关乎东江供水安全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战略。
沙河流域工业发达,城市发展扩展较快,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沙河河口断面水质连续3个月劣于Ⅴ类,导致全省优良水体断面减少1个,同时增加1个劣Ⅴ类水体,18条支流中有13条为重度污染,是博罗辖区内污染最严重、治理难度最大、治理任务最紧迫的河流。经过精准开展控源截污、支流整治、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国考断面实现由劣Ⅴ类到III类的跃升,完成由“脏”到“净”、由“净”到“清”、由“清”到“美”的转变,曾经滋养流域内人民的母亲河再次焕发生机,成为了博罗最耀眼的名片。
(沙河治理前)
(沙河治理后)
治理前,沙河水体污染严重,干流几乎全线超标,近半河长为劣Ⅴ类水质;18条支流中有13条属重度污染。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高污染、高排放企业比重大,散乱污问题突出;二是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大量污水直排入河;三是畜禽养殖总量较大,养殖、种植污染严重。
主要措施
博罗县委、县政府通过全面实施沙河流域水环境精准治理与达标攻坚行动,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科学精准研判,重点突出实施“源头治理”
依托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等技术单位开展污染源调查、通量观测,精确识别造成沙河污染的“三座大山”,并提出管控对策。针对工业,优先清理上千家“散乱污”企业,对重点污染企业进行“淘汰一批、转型一批、提升一批”整治,淘汰落后企业54家,保留企业按照超严标准管控,减少排放量60%以上;针对畜禽养殖,科学优化养殖布局,沙河全流域禁养,清理关闭猪场152户,清理存栏2.03万头,整治407.53亩养殖粪污塘;针对生活污染源,优先补足基础设施短板,新建污水处理厂3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万吨/日,新增污水管网246.18km。
治理修复并重,为水生态恢复赋能
引进铁汉生态、华禧集团等施工单位按照分片打包、竞争推进方式开展重污染排渠整治。2020年底13条重污染支流水质明显改善,11条达地表水Ⅴ类,昔日臭水沟变成美丽河流,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有效激发了群众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的信心和热情。
深化面源防控,推动实现长治久清
在点源控制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合流制管网溢流,开展管网详查、修复700多公里,有效提升污水厂效益,进水COD浓度由70~80mg/L提升至120~150mg/L;针对农业面源,建成近1000亩生态调蓄塘,有效支撑初雨面源防控,支撑沙河实现长治久清和秀水长清。
优化水资源调度,推动打造山清水秀“新城”
通过东江—沙河水系连通,恢复沙河和东江的古河道,采用“恢复天然河道+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治理模式,有效提高水环境承载力。通过算好“环境治理小账”和“经济发展大账”,将水系连通片区作为博罗县沿东江经济带核心区域,未来打造大湾区新型工业化城市组团,将实现整个区域产业结构化升级。
治理成效
(一)水资源:初步具备集源头生态补水(显岗水库)、中游蓄洪补枯(生态调蓄塘和污水厂尾水)、下游水系连通为一体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有效提升水环境承载力。
(二)水生态:沙河干流按照自然恢复理念,强化河岸带恢复保护;支流排渠结合底泥资源化开展生态驳岸建设,探索城镇人口密集区渠道化河道生态修复方式,初步实现水清岸绿。
(三)水环境:经过2018年系统治理,沙河2019年初步达到III类,基本实现稳定达标。
(四)其他特色:一是依托水系连通工程等,博罗县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 城乡面貌大幅提升、“ 两山”转化通道不断畅通,激发了群众保护生态环境、坚持 绿色发展的信心和热情。二是依托水生态修复、万里碧道工程,形成涧水潺潺百鸟鸣、万绿丛藏画廊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