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把握数据灵魂的关键环节,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质量发展,守好质量“责任田”,落实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023年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要点》和《2023年广东省加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重点工作计划》有关要求,2023年,广东省中山生态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中山站)以提升质量保障水平为目的实施精准质控,不断创新质量管理手段,厚植质量发展底蕴,大力推进“质控一张图”工作,构建“质量管理大网”,中山站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以“点”筑“线”,建立“质控一张图”长效机制 根据《广东省中山生态环境监测站关于质量控制图应用工作方案》,中山站分阶段开展“质控一张图”工作:形成“管理层+中层+基层”三层合力日常对接机制;组织技术骨干向全站人员授课;重点项目加标回收测定、曲线中间点校准、空白测定、平行样测定、标准样品测定等质控数据的收集与汇总,最后绘制出质量控制的X图和R图。 经过一年多的数据收集,目前中山站已完成化学需氧量、重金属等项目共42张质控图,应用统计模式对质控数据进行评估,结果为“方法受控”,并在2023年10月全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培训班上作了经验分享。 “质控一张图”克服了日常质控手段仅对单次监测进行质控监督的不足,通过建立质量控制图,能实现质控数据从“点”到“线”的跨越,能直观地显示质控数据变化分布及变化趋势,借助评估分析“线”上质控数据的质控结果是否在警告线和控制线范围内、监测数据是否受控、可判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并及时发现分析误差的异常变化趋势,从而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纠正,更好地为监测数据保驾护航。 以“线”扩“面”,构建质量管理大网 为充分发挥“质控一张图”的使用效能,中山站创新工作模式,提升数据的把控能力,构建质量管理大网:一是拓宽应用领域,依托构建完整的质控图数据库,将实验室长期积累的质控数据充分利用到测量不确定评定、方法验证、人员比对和考核等领域;二是拓广应用范围,力求将质控图渗透到实验室分析、现场监测、水质、大气自动监测等范围,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三是拓展应用手段,通过设置监督员对项目的采样、分析等全过程质控措施开展监督及X图和R图的应用,实现监测过程质量管理控制。 同时,中山站利用质控图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提出纠正或制止检测过程中发生的偏离,确保检测结果“真、准、全”;借助开展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重点工作自查、交叉内审、体系专项会审、CNAS复评审等外部手段,多措并举,以“线”扩“面”,构造质控管理一张“网”。此外,中山站不定期开展宣贯学习、自查自纠,结合质量体系文件修订,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仪器设备和监测人员管理,用规范和制度约束监测人员行为。 中山站还秉持“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全站人员主观能动性,由技术骨干带头,通过“人人当老师”等方式,举办多项环境监测技术培训,实现“老师”和“学生”角色的互换,培养多面手和全能人才。近年来,中山站凭借强化质量管理使工作能力得到持续提升,连续三年荣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能力考核优秀单位”称号。 中山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好生态环境监测的“耳目”和“哨兵”作用,把准“方向舵”,不断夯实监测数据的质量管理水平,确保数据“真、准、全”,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监测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