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广东各级人大在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方面主动作为,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守护广东的绿水青山,为广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清明前后,南粤大地处处生机盎然,正是植树的好时节。不久前,省市共建“人大代表林”植绿活动在韶关、梅州、云浮同步展开。植树现场,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和镇村干部群众、志愿者们一道,挥锹铲土、填坑夯苗,合力种下异木棉、黄花风铃木等一批岭南特色乡土乔木。
据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全省约7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带头植树造林,总共植树近75万株、捐款3800多万元。
此外,代表们还通过提出代表建议等方式,推动解决带有共性、普遍性的问题,助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今年的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们围绕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积极献策,进一步擦亮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共筑绿水青山,法治是坚实的保障。过去一年,广东各级人大还在立法方面主动作为,强化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法治保障。省人大常委会将15件生态环保类立法项目纳入立法规划,其中一类项目8件。这其中,有实施26年来首次全面修订的森林保护管理条例、实施23年来首次修订的城市绿化条例;同时还制定了生态环境教育条例,率先将8月15日全国生态日写入地方性法规。
3月28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省政府关于2023年我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到,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3.03%,红树林面积达1.06万公顷,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361个,建成国际、国家和省级重要湿地36处,均位居全国前列。
为后代计,为长远谋。接下来,省人大常委会将在去年开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代表主题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这一主题活动,并按“集中一个月、履职贯全年”原则,把助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与推进“百千万工程”结合起来融入全年代表工作,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作出人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