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地点:广东省潮州市
应用方向:严格环境准入,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案例概况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最东端,濒临南海,茶、陶瓷等产业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临海产业方兴未艾。近年来,潮州市结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和地方特色资源禀赋,对市域不同的片区深入实施产业发展差异化引导,严格产业生态环境准入,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加快打造北部生态发展区单丛茶文旅特色产业、中部新型陶瓷特色产业、南部临海特色产业,成为潮州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亮点做法
一、强化北部生态保护,推动“文化+产业”业态升级
单丛茶是潮州市的特色优势产业,主要分布在潮州市北部山区。潮州市拥有凤凰镇、浮滨镇等5个万亩茶叶专业镇,100多个茶叶专业村,先后获得“中国乌龙茶之乡”“中国岭头单丛茶之乡”等称号。潮州市将茶产区——凤凰山地主要区域划为优先保护单元进行严格保护,提出茶叶种植布局和绿色发展等要求。2022年,潮州市结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印发实施了《潮州市凤凰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了凤凰山区域内涉及的6个优先保护单元和4个一般管控单元具体管控指引,并规划了生态茶旅产业发展带、茶叶生态经济发展带等布局。得益于凤凰山茶产业带的规划,潮州市进一步强化对凤凰山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在严守生态安全的基础上,有序铺开凤凰山茶旅走廊建设,在“种养采制销”五大环节下足精功夫,以“茶文化+茶产业”推动业态升级,打造出凤凰天池品牌+茶文化等高品质文旅项目,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凤凰山茶园
二、引导中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激发内生动力
陶瓷是潮州产业的“王牌”,主要分布在潮州中部,陶瓷全产业链产值规模超600亿元,拥有各类陶瓷工业企业超3000家、规上陶瓷企业376家。传统的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卫浴陶瓷等生产环节造成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防治较大,影响产业发展质量。潮州市对陶瓷企业集中分布的环境管控单元提出了陶瓷产业污染控制要求,明确“推广陶瓷窑炉烟气治理及低氮燃烧技术,应用窑炉节能及余热利用、陶瓷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陶瓷热工设备废气污染物减排技术”。为促进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潮州市结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积极组织陶瓷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引导企业绿色转型升级。陶瓷企业逐步推广陶瓷窑炉烟气治理及低氮燃烧等先进技术,促进污染减排,并通过自主创新,研发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功能陶瓷、电子陶瓷和新能源陶瓷等,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优化南部产业空间,促进临海产业加快发展
潮州南部海岸线蜿蜒曲折,拥有潮州港和众多岛礁,港口资源禀赋良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通过区域环境评价,将南部沿海片区环境容量相对充足的区域主要划为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并提出“以湾区经济为引领,拉大海湾发展框架,引导能源电力、现代物流、石化仓储等产业向沿海布局,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为促进沿海经济发展,加快打造“蓝色海洋经济带”,2023年,潮州港经济开发区实施扩区,规划新建小红山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片区。开发区依托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科学规划开发建设和产业布局,细化明确了小红山产业园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临港制造、食品加工、水产品加工、冷链仓储和装配式建筑等绿色产品及仓储物流产业,新能源产业园重点发展液化天然气、风电、风氢耦合发电、氢能等绿色能源。对于小红山产业园南侧邻近居住类用地,明确布局低污染物或者无污染的的企业;对于新能源产业园紧临的永久基本农田,要求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进行避让,有效优化开发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目前,南部沿海益海嘉里、华瀛LNG等重点项目相继选址落地实施,海上风电、氢能制造、绿色储能、海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速布局,临海产业成为潮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益海嘉里(金龙鱼)潮州粮油生产销售基地
应用成效
潮州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运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支撑市域产业布局优化、创新升级,助推北部、中部、南部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近年来,潮州市茶文旅、新型陶瓷、临海产业等特色产业表现突出,产品品牌价值不断提升,饶平县获评“全国特色魅力茶乡”,凤凰单丛茶上榜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凤凰山茶旅走廊获评2022年度“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称号,潮安区陶瓷产业集群获得2024年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认定公示,潮州港开发区被评为广东省2022年度“粮油及水产品加工特色产业园”,特色产业已经成为拉动潮州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2020-2023年,潮州市产业规模持续壮大,规上工业总产值从1196.6亿元提升至1273.1亿元、工业增加值从474.7亿元提升至584.9亿元。
案例启示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从宏观空间尺度上划定了不同的管控单元类别,明确了区域保护与发展总体格局,并制定了差异化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实施区域差异化发展引导提供了重要依据。潮州市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契机,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优势资源,在严守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差异化引导北部山区、中部工业集中区、南部沿海区等不同片区的产业发展,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打造特色产业新增长极,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