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发力,在抓好主责主业、推动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凝聚广泛社会力量。
一 党建引领 社团聚力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共青团员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好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价值引领,统筹推动厅管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目前,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作为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共有7个,包括省环境科学学会、省环境保护基金会、省环境教育促进会、省辐射防护协会、省环境监测协会、省绿色供应链协会、省绿色生态发展评估与推广中心。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表示,将继续充分发挥这些社会组织广大会员及其联系社会各方资源的积极作用,以五个方面的生态公益活动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凝聚广泛社会力量:一是开展公益科普宣传,助力提高群众生态环境素养;二是做实公益教育培训,助力提升基层干部治理能力;三是探索公益援企助企,助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四是实施公益捐赠援建,助力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五是开展公益志愿服务,助力提升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度。
截至目前,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已资助湛江、珠海等沿海市建设红树林近7000亩、和平县建设水源涵养林超10000亩;资助阳江、河源选取代表性村庄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省环境教育促进会实施了“东江嘎嘎”等农村环境教育公益志愿项目,举办农村环境教育教员培训班11期,培养农村环境教育教员近300名,受益人数超过8000人。省环境科学学会开展的“暖企助园”活动,深入10余个园区,精准服务企业生产发展。
二 小额资助 创新发展
为更好地发挥民间环保力量,广泛动员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构建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自2015年起,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持续开展“‘环保有你’——广东省优秀环保公益项目培育行动”,面向全省环保社会组织,采取“以奖促建、以评促建”的模式,每年遴选一批环保公益项目并提供小额资助。截至目前,累计投入275万元,资助了96个环保公益项目开展。
十年来,此项小额资助环保公益项目行动成效显著,已成为广东环保志愿服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广东环境宣教工作的一块“金字招牌”。该行动的实施,既满足环保公众参与现实需求,成为环境宣教工作面向公众创新发展的重要渠道,又对推进市县基层环境宣教工作有效落实进行了有益补充。
环境教育专家指出,小额资助环保公益项目行动,从解决环保社会组织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出发,是引导环保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较直接、有效的举措,深受环保社会组织欢迎。同时,行动也有利于促进环保社会组织积极发挥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作用,共同构建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开展。
三 省市联动 汇聚力量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将志愿服务纳入全省生态环境宣教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加强统筹、省市联动,指导和鼓励地市生态环境局结合实际创新开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修订印发《东莞市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道歉承诺从轻处罚工作指引》,创新引入“志愿服务+道歉承诺”从轻处罚模式,促进严格执法、自觉守法与普法宣传的有机结合。该办法自今年8月起实施,已申请在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官方网站公开道歉、作出守法承诺并经审核同意的案件逾20宗,约占同期申请并同意案件总数的70%。该模式获生态环境部部长批示肯定,要求推广广东经验。 肇庆市生态环境局围绕市民群众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和活动,开发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项目。市生态环境局推动组建“肇庆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协会”,以实体机构的形式固定志愿服务团队,努力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共建”工作体系和稳定志愿服务队伍,打造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大格局。 中山市成立生态环保志愿服总队,深入实施“微光行动”志愿服务计划。目前,队伍共有200名队员,累计开展约20场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身穿标志性“黄马甲”,穿梭在中山大街小巷上,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文明与生态,成为中山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珠海市生态环境局推动构建“珠海市生态文明高校行动联盟”,成功实施30余个项目近60场次活动,参与高校师生达3万余人次,社会关注度逾130万人次。联盟紧扣公众需求,开展分众式主题实践教育,在推动校地优势互补、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具有典型意义,获评“首届广东省十大生态环境创新案例”。
惠州市不断擦亮“为爱弯腰,益起捡跑”环保志愿服务公益项目品牌。该项目将科学健身、保护环境、志愿服务有机结合,通过“思政+捡跑”“乡村+捡跑”“护绿+捡跑”等多种形式开展,让市民在捡垃圾的同时,积极参与公益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