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2025年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罗世衍就我省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创新举措答记者问。
广东广播电视台:通过刚刚罗厅的介绍,我们看到我省的生态环境质量在持续地改善,有些指标也是创了历史新高。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我们有哪些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实效?谢谢。
罗世衍:感谢您的提问。
2024年,省生态环境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1310”具体部署,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牵引,全力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高位改善,多项指标创新高。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大力提升工业源治理成效,加快推进钢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强移动源治理攻坚。统筹起草省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加快建设全省声环境功能区自动监测系统。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共治,超额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年度任务。持续加强重要江河湖库和源头水保护,重点强化汛期、超强台风防御、冬春季清淤期间水环境监管,提前完成54个重点流域排查溯源年度任务。大力推进近岸海域水质达优攻坚,全面推动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持续强化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积极开展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21个地市完成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溯源全覆盖。统筹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完成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开展“无废县镇村”示范建设,推行无废生产模式,引导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和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全省核准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达1400万吨/年,同比增长10.2%。加力推进“两新”工作,指导企业充分用好家电以旧换新、基金补贴政策利好,严厉打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非法拆解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方位融入和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坚决扛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态环境监管责任,今年完成治理的2万余个自然村中70%采用资源化利用模式。发布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狠抓重点问题重点整治,新增完成16个国家监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深化环评制度改革,实现省市环评审批“纵横双向”贯通、“一站式”全流程网上办理。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推动大湾区碳标签互认,继续扩展碳普惠覆盖城市及领域,核证减排量累计签发304.63万吨,创收约6719万元。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应用,全省6个项目成功入选省级EOD库。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创新优化总量指标统筹管理,实施总量指标全省“一盘棋”统筹“一本账”管理,建立“直通车”机制,优先保障重点项目、重大平台和战略性产业集群项目建设。编制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工作指引,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全省企业信息披露率保持100%。持续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累计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983宗,鉴定评估总金额达25.19亿元。进一步完善提升“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建立健全以自动监控为主的非现场执法监管体系,有力推动执法格局由“人防为主”向“技防优先”转变。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