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2025年4月例行新闻通气会,解读《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的具体内容,回应媒体朋友关心关注的问题。会上,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主要负责人就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如何发挥好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作用答记者问。
中国环境报记者:目前广东正在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想问一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这其中如何发挥好作用?
方平波:谢谢您的提问。广东产业规模非常大、体系非常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起发展,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绿色产业体系,是一项重要任务。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前置性、引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在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也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分区施策引导区域产业发展布局。广东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以占全国不到1.9%的国土面积承载了超过10%的经济总量,同时,区域间资源环境禀赋、生态功能定位和环境问题又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快速发展和生态保障之间寻求平衡非常不容易,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充分考虑区域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区域差异,合理划分管控单元,聚焦区域性、流域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精准科学施策,有效引导产业布局优化。比如说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动珠江东岸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带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深度融合,加快珠三角地区产业高端化发展。同时,我们引导钢铁、石化、燃煤燃油火电等重点行业项目在环境容量大的区域选址布局,避开大气受体敏感区、布局敏感区、弱扩散区等区域。同时,我们也推动涉及化学制浆、电镀、印染、鞣革等项目向具备排海条件的区域有序转移、科学布局,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打造沿海产业发展带和北部绿色低碳发展区,促进产业转出地和转入地生态共赢,推动区域协调和协同发展。同时,我们引导各地园区科学规划,优化环境基础设施,高标准推动建设一批产业平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和集中治污。
二是源头预防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传统产业是广东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盘,但是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直接关系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要求具体落实到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上,明确能源资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管控等相关要求,形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绿色标尺”。通过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大力推动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同时,严格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资源环境准入,支持优先引入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进一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支持加快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发展分布式光伏、氢能等绿色低碳能源,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绿色新动能。
三是差异化精准管控提升环境管理效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将生态环境管理的相关要求立在前面,对某一个特定区域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进行明确,实现生态环境准入关口前移,变被动应对为主动管理,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在政府招商引资、企业投资决策前期,通过识别相关产业项目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符合性,确保引入项目符合生态环境管理等相关要求,避免“踩踏红线”和突破法律法规的底线,从而减少决策方面的风险,推动产业项目精准地落地。同时,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等生态环境制度有效协调联动,对于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产业项目,可以进一步简化项目环评管理。刚才,梁杰副局长也介绍了佛山通过分区管控简化项目环评管理、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具体经验做法。其实不只是佛山,还有很多地市都是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相关的环境制度的衔接联动,进一步深化实施环评改革的相关举措,服务企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环境管理和企业双方的共赢。同时,我们进一步开辟绿色通道,提升环评审批效率,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