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拟对华能汕头勒门(二)海上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的公示

  根据华能汕头勒门(二)海上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评估报告等,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10月21日至2022年10月27日(5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厅反映。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213号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政务服务窗口,邮编:510630

  联系电话:020-83624746,020-83629853

  传 真:020-87532166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及有关利害关系人可对我厅拟作出的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华能汕头勒门(二)海上风电场项目

建设单位

华能广东汕头海上风电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地点

广东汕头南澳县

环评机构

广东海兰图环境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汕头市濠江区达濠岛东侧海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595MW,主要建设内容包括54台11MW风力发电机组和一座220kV海上升压站。风电机组通过10回总长度约63.0km 的66kV集电海底电缆接入海上升压站,升压后再通过2回总长度约38.2km的 220kV海底电缆输送到陆上开关站(陆域集控中心)。陆上开关站已另行开展环评,不纳入本次评价内容。项目申请总用海面积327.7559公顷。项目施工期24个月,总投资84218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100万元。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

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

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海洋水文动力、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

  报告书预测,工程实施后对流流向影响较小,涨急、落急时刻流速有增有减,风电内流速以减小为主,流速变化2%~5%,风电场外代表点基本不变或略增,流向最大变化约5度;涨急、落急流向基本不变,涨急时刻表现为桩基后东北方向(下游)流速减少,落急时刻表现为桩基后西南方向(下游)流速减少,由于风电桩基对风电场产生扰动,风电场内其他区域也有流速减少,风电场外5.0km外流场可基本可保持原来状态。报告书预测,项目海域最大淤积幅度为0.15m/a,发生在桩基的SW与NE方向,与天文潮流涨急、落急方向基本相似;整体冲淤情况来看,桩基局部为冲刷,冲刷出来的泥沙落淤到桩基上下游,冲淤范围仅局限于风电桩基群的附近海区,风电场外冲淤基本不受本工程的影响。

  (二)海水水质

  报告书预测,悬沙扩散的影响范围基本局限于底层和次底层,对中层和次表层、表层影响不大。电缆铺设施工期引起的悬浮物超10mg/L的底层最大可能影响面积合计为154.929km2,次底层为81.146km2,中层为8.409km2,次表层为0.765km2,表层为0.240km2,垂向平均合计约为49.098km2。随着施工结束,海水水质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

  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施工期施工船舶作业人员和营运期检修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船舶机舱含油废水统一收集交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处理;扫海清障打捞的固体废物和施工垃圾统一收集并运至岸上处理;船舶及其它设备作业期间或者维修产生的废油收集并运至岸上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进度,将产生悬沙作业环节尽量安排在风浪相对小、潮流相对弱的潮期内。

  (三)海洋生态环境、渔业资源及鸟类

  报告书分析,施工期风机基础建设和海底电缆铺设产生的悬浮泥沙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卵、仔稚鱼等产生一定不良影响;风电机组及升压站桩基对底栖生物栖息地造成压占影响,对底栖生物造成一定影响。报告书预测,本项目建设期间浮游植物受损总量为8.17×1013个,浮游动物受损量约为38.47t,鱼卵受损量为1.48×108粒,仔稚鱼受损量为5.60×108尾,游泳生物受损量为0.33t;辅助桩基压占、海底电缆铺设造成的底栖生物资源损失量(一次性损害)分别为0.02t、22.68t;风机及海上升压站桩基长期压占造成的底栖生物资源直接损失量为0.03t。

  南澳地区鸟类的短距离迁飞通道,主要为以勒门列岛为中心到东南南澎列岛的东南通道,以及以勒门列岛为中心到北部官屿、北官屿的南北通道。而风电场场址主要位于勒门列岛的西部区域,且距勒门列岛最近距离9 km,且该区域不是鸟类的觅食区和栖息地,偶尔有鸟类飞过该区域,但个体数量较少,因而对鸟类短距离迁飞的影响甚微。

  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施工期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尽量避免在中国龙虾、锦绣龙虾和白氏文昌鱼等海洋生物的产卵繁殖期进行施工作业,减少施工悬浮物对海洋生物产卵繁殖的影响;在机舱内表面贴附阻尼材料对机舱进行表面自由阻尼处理,衰减振动,降低结构辐射噪声,隔离机舱内部的噪声向外传播。施工期间若发现中华白海豚、鲎、中国龙虾、锦绣龙虾、海龟等珍稀海洋生物应停止施工并且进行驱逐,待珍稀生物游离后方可作业,避免被机器或船只螺旋浆撞伤,并上报有关部门;优化施工方案,加强科学管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水下作业时间;严格限制施工区域和用海范围;落实施工期海洋环境及渔业资源跟踪监测。运营期落实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等恢复措施,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估。在候鸟迁徙季节如遇到候鸟大量迁徙经过场址应适当停工等待,合理布置施工运输路线,减少施工期对鸟类的影响;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静压打桩锤,减少打桩产生的噪声和振动。风机的叶片采用红白色相间或黑色的警示色,风机上加设红色闪烁灯,减少鸟类碰撞风机的几率,结合风电场雷达监控系统加强对鸟类的观测。

  (四)电磁环境

  根据类比分析,海上升压站电场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制》(GB8702-2014)中标准(4kV/m)要求;磁感应强度远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制》(GB8702-2014)中评价标准(0.1mT)要求。电缆线路由于电缆外层遮蔽产生的电磁场强度非常小,220kV和66kV海底电缆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制》(GB8702-2014)中4kV/m和0.1mT的限值要求。

  (五)环境风险

  项目对海洋环境的主要风险为通航事故引起的船舶油品泄漏污染海域。报告书预测,发生溢油事故后油膜将进入幼鱼/幼虾保护区、黄花鱼幼鱼保护区、蓝圆鲹/沙丁鱼幼鱼保护区、南海北部幼鱼繁育场保护区;2小时抵达汕头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区限制类红线区,3小时抵达南澎列岛海洋保护区、广东南澎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避免上述事故的发生和降低环境风险,施工期加强对施工作业船舶的安全管理;配置溢油应急设备和器材,控制油膜扩散;制订溢油事故应急预案,并与区域应急预案衔接等。报告书分析,严格落实上述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的情况下,可有效降低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有效控制事故发生对环境的影响。

公众参与情况

采取网站公示、报纸公示、张贴公告等方式开展了公众参与工作。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