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拟对500kV梅州蓄能二期接入系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的公示


  根据500kV梅州蓄能二期接入系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评估报告等,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予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2025年03月22日至2025年03月28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厅反映。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213号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政务服务窗口,邮编:510630

  联系电话:020-87531393

  传 真:020-87531400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及有关利害关系人可对我厅拟作出的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500kV梅州蓄能二期接入系统工程

建设地点

广东汕尾海丰县;广东汕尾陆河县;广东梅州五华县

建设单位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概况

(一)工程建设概况
500kV梅州蓄能二期接入系统工程途径梅州市和汕尾市。工程建设内容包括:
1.500kV线路工程
(1)500kV梅州蓄能一期开关站~承龙变电站乙线解口入梅州蓄能二期开关站线路工程
解口梅州蓄能一期开关站~承龙变电站乙线,新建线路路径长度约2.3km,其中按单回线路架设长度约1.5km,按同塔双回线路架设长度约0.8km。拆除原500kV梅州蓄能一期开关站~承龙变电站甲乙线双回线路约0.4km,拆除旧塔基1基。
(2)500kV梅州蓄能一期开关站~苏南开关站线路工程
新建500kV梅州蓄能一期开关站~苏南开关站单回线路,新建线路路径长约31km,其中按单回路架设长度约1km,与500kV梅蓄二期开关站至茅湖北开关站线路共塔双回单边挂线架设长度约30km。
(3)500kV梅蓄二期开关站~茅湖北开关站站线路工程
新建500kV梅蓄二期开关站~茅湖北开关站站单回线路,新建线路路径长约46km,其中按单回线路架设长度约16km,与500kV梅州蓄能一期开关站~苏南开关站线路共塔双回单边挂线架设长度约30km。
(4)500kV汕尾变电站~承龙变电站I回线路改造工程
为满足交叉跨越要求,仅更换部分500kV汕尾变电站~承龙变电站I回线路径长度约1.925km,均按单回线路架设,拆除原线路长度约1.925km。
2.500kV茅湖北开关站间隔扩建工程
500kV茅湖北开关站位于汕尾市海丰县黄羌镇,目前正在建设、尚未投产,本期扩建1个500kV出线间隔至梅州蓄能二期电站,不新增高压、低压并联电抗器。本期500kV间隔扩建工程在变电站征地红线内进行,不新征用地。

环评机构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电磁环境保护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项目拟采取的措施包括:工程建成后,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若出现电磁环境超标,应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加强运行期巡检工作。
在满足设计最低对地高度下,即500千伏架空线路新建单回段导线对地最低线高不低于27m、同塔双回段导线对地最低线高不低于19m、改造单回段导线对地最低线高别不低于30m时,线路工程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标准限值要求(即公众曝露工频电场强度标准限值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标准限值100μT)。
500kV茅湖北开关站为在建开关站,尚未投运,本期不新增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等主要电磁环境污染源。通过引用《500千伏陆丰甲湖湾电厂3、4号机组扩建项目接入系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价结论,500kV茅湖北开关站建成投运后开关站周边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标准限值要求。
(二)噪声污染防护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项目拟采取的措施包括:选择低噪声设备,在声环境保护目标附近的塔基临时施工区域设置施工临时隔声屏(高度不小于2.5m),禁止夜间进行除抢修、抢险之外的其他任何施工作业,避免在昼间午休时间进行高噪声施工,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运行,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
通过类比监测分析,本工程500kV输电线路建成后,沿线声环境保护目标的声环境预测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2类、4a类标准要求。
500kV茅湖北开关站本期无新增噪声污染源,通过引用《500千伏陆丰甲湖湾电厂3、4号机组扩建项目接入系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茅湖北开关站的噪声预测结果,在采取降噪措施后,500kV茅湖北开关站厂界噪声贡献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按照避让、减缓、恢复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塔基基础,在山丘区应采用全方位长短腿与不等高基础设计,尽量减少对集中林区的土地占用,线路通过林区时,用高杆塔按跨越方式考虑,线路施工不设置取土场、排土场和施工营地,做好表土剥离、分类存放和回填利用。
在生态敏感区范围内禁止设置牵张场和施工营地,线路穿(跨)越生态敏感区架线施工方案设计用不落地放线技术,施工前开展沿线可能涉及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详细调查等,优先采用低噪声设备,自然保护区内施工避开花鳗鲡活动索饵和觅食高峰期。
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生态的影响是可接受的。
(四)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项目施工期拟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一档跨越地表水体,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垃圾、弃土、弃渣等。
项目运行期无废污水产生。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五)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项目施工期拟采取的措施包括:线路塔基开挖产生的土石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集中收集,并按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清运处置;拆除的旧线材和塔基由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正规机构进行回收处理。
项目运行期产生的废旧绝缘子交由专门的公司回收。
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可得到合理的处理处置,不会对区域产生二次污染。
(六)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采取洒水抑尘,土石方开挖后尽快回填,临时堆放的土石料等细散颗粒材料和易扬尘材料集中堆放并采用密闭式防尘布(网)进行苫盖,禁止就地焚烧包装物、可燃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等措施。
项目运行期无大气污染物产生。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项目对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七)环境风险
线路工程不使用主变压器、高抗器等含油电气设备,不涉及事故油泄漏等环境风险。

公众参与情况

采取网站公示、报纸公示、张贴公告等方式开展了公众参与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