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型河流
河流简介 观澜河全长21.3公里,流域面积246.5平方公里,地处大湾区核心城市群发展中轴,东江水系石马河上游段,深圳五大河流之一,是连接东江流域和深圳湾水系的重要生态走廊。 主要做法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大量人口流入、产业聚集、城市高速扩张,承载着1.7万多户工业企业、200多万人口,治污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水环境破坏严重,大量水生生物销声匿迹,流域水体普遍黑臭,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龙须沟成为深圳脸上的一道道疤痕。 深圳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美丽中国建设重大部署,在省、市、区各级政府有力推动下,以六水共治为统筹,破解高密度建成区流域生态治理难题,观澜河治理是深圳治河的优秀体现。 一是减污降碳,绿色牵引。以GEP作为城市建设指挥棒,强化森林、河流等生态资源“增量提质”,推动流域“GDP、GEP”双提升。强化环境标准“硬约束”,要求新建项目生产废水主要指标达地表水Ⅲ类排放,倒逼企业绿色转型。搭建观澜水质净化厂等碳管理平台,提供低碳运营策略,电耗降低12.24%,实现流域治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二是空间守护,生态修复。划定河流蓝线,将流域46.7%的面积纳入生态控制线管控,以产业空间换取生态空间,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屏障。高标准编制《观澜河生态走廊专项规划》,统筹指导流域修复及生境营造。拆除涉河建筑物423处,完成超3000米河道暗渠复明,释放河流生态改造空间。打造“一脊一带二十廊”魅力生态骨架,建设65公里碧道、135公里环城绿道,实施沿线387万平方米滨水缓冲带修复,见缝插绿,打通水陆两域生物廊道,为野生动物提供城市生态跳板。依托109万吨/天净化厂、46.6万吨/天调蓄池、10万平湿地,实施常态化生态补水,重塑河流生态系统。 三是精准施策,系统治理。面对高密度城区治水难题,坚持重点攻坚,精细治理,以绣花功夫,精准探测完善372个城中村、4.4万栋小产权房管网,改造正本清源小区2182个,建成污水零直排小区2414个。新建雨污分流管超1069公里,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135万吨/日,主要指标出水达Ⅳ类,收集处理效率全面提升。建成26.5万吨/日的高弹性、低占地初雨调蓄+高标准水处理设施综合体,有效削减汛期面源污染。 四是数字孪生,智慧监管。搭建数字孪生流域,实现“实体+虚拟”相互映射,提升综合运行管理能效。实施998个管网关键节点和重点涉水污染源在线监测,实现涉水企业智慧化管控。建设智慧流域管控系统,成功入选全国智慧水务典型示范案例。 五是点水成金,产城融合。观澜河古墟段成功入选省级水经济试点。依托观澜河滨水经济带,引领绿色产业集聚,推动制造业增“绿”加“数”。流域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74%,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近五成。 六是传承保护,增进民生。统筹治水与古村落保护,打造浓厚民俗特色滨水古商业街。有着180多年历史龙舟赛回归,获央视专门报道。观澜河干流碧道纳入“省十廊”重点建设,沿河打造多主题滨水廊道,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观澜河湿地公园段治理后 观澜河湿地公园段治理前 治理成效 一是径流量明显增加。国考断面实现最小39.7万吨/天、全年平均144万吨/天的稳定流量,分别超生态流量目标3.6倍、13倍。 二是全域水质100%稳定达标。2020年起,国考企坪断面水质从黑臭跃升至Ⅲ类并多年保持稳定。 三是水生态系统显著改善。植被覆盖度不断提升,自然岸线率从曾经的三面光提升至45.3%,土著鱼类从基本绝迹增长至42种。水生植物种类从13种增加至47种,土著水生植物占比高达93.6%。优质水生态吸引黑鹳、小白腰雨燕等重点保护鸟类回归。 四是两岸繁华锦绣再现。观澜河湿地公园、观澜古墟等亲水节点游客络绎不绝,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2023年,流域所在区GDP突破3000亿元大关,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区13位,获评“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第一批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等多个“国字号”荣誉。 白鸽湖公园段整治后 白鸽湖公园段整治前 经验启示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美丽中国建设重大部署,推行“一切工程为治水让路”“GEP绿色指挥棒”“高标准精细化一体化治水”“高密度城区生态守护”“流域数字化管控”“流域减污降碳协同”等治水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全国高密度都市型河流推进流域治理和保护提供示范。 深圳市观澜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