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态型河流
河流简介
黄江河是汕尾市的母亲河,全长67公里,流域面积约1182平方公里。
主要做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江河枯水期生态流量缺乏水华风险大、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污水直排、畜禽水产养殖尾水无序排放、“散乱污”企业废水偷排等问题日益突显,严重影响了黄江河水生态环境。在2019年以前,“她”曾一度被认为是达标无望的国考河流之一。
2019年以来,汕尾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新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管为先、治为辅”的河流综合治理之路。
一是党建引领,强化责任担当。汕尾市成立了以市县主要领导为组长,各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攻坚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靶向攻坚治理。
二是科学治污,落实精细化管控。针对性提出应急截污源头治理、闸站水质水量联合调度、面源污染巡查监管和河口湿地水质提升工程等管控与工程组合措施,建立“现场巡河—问题反馈—对策建议—县级调度—落实整改—效果复核”的反馈督办管控机制。
三是推进工程,筑牢防治基础。建成海丰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和公平、陶河等镇级污水处理厂,完成沿河7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增污水处理量6.24万吨/日,配套污水管网89.7公里;对流域内12条重点支流清淤,清淤河长约33公里;落实河流常态保洁,保洁河道总长191.97公里;建成黄江河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建设,打造碧道14公里,建成黄江河河口湿地,实现近7万方/日的水体循环净化能力。
四是铁腕整治,削减污染负荷。开展“散乱污”专项整治,整治“散乱污”企业25家;科学划分畜禽养殖禁养范围,共清理清退畜禽养殖场(户)171家,转移肉猪9.8万头、家禽8.2万只;排查黄江河入河排污口386个,整改完成384个;河道“五清”专项行动,清理河道堤防垃圾131处,清理垃圾1.2万吨;制定实施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申报制度,流转鱼塘面积500多亩。
黄江河治理后
黄江河治理前
治理成效
一是“有河、有水、有鱼、有草”的美丽面貌基本呈现。黄江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水资源方面,黄江河流域水源充足,生态用水可得到有效保障,河流生态流量100%达标。水生态方面,河道自然岸线率达92%,河道缓冲带植被覆盖率超过70%,调查大型水生植物有46种,高等植物有72种,芦苇、芦竹等水生植物土著物种数和覆盖度保持稳定,薇甘菊等外来植物入侵物种占比仅为5.5%,入侵物种得到有效控制。枯水期调查水域采集的鱼类有8目36种,流域鱼类等水生动物土著物种数和种群数量较为丰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明显提升。罗非鱼等外来入侵鱼类种类数比例仅2.4%,入侵鱼类得到有效控制。水环境方面,黄江河海丰西闸国考断面连续5年水质达标,2019—2023年水质类别分别为Ⅲ类、Ⅲ类、Ⅲ类、Ⅱ类、Ⅱ类,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为100%。
二是“促生态产业化,拓乡村振兴”,打通“两山”转化新通道。吸引了一批果蔬种养企业在沿河区域建设特色果园。2020年以来,沿河几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接待考察团近4000多个,游客180万人次,沿河各景点、各村的集体经济增长了三倍多,年人均收入增长20%以上。
三是赏“一江两岸”绿美如画,享生态环境“笑靥如花”。沿河建设的新山村3A级景区、丽江公园景区、黄江河龙舟主题公园、黄江河湿地公园,已成为最时尚的网红打卡点。黄江河“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完美收官,为汕尾市成功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赢得极为关键的“入门券”。
经验启示
黄江河水生态环境治理成功走出了一条“管为先、治为辅”的河流综合治理之路,充分发掘了“小工程大作用”的潜力,通过“生态振兴+乡村振兴”打通“两山”转化新通道,可为沿海欠发达地区有效统筹河流治理与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汕尾市黄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