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库
湖库简介 南水水库,又称南水湖,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坪镇,是韶关市区和乳源瑶族自治县140多万人饮用水源,是广东省第三大人工水库。 主要做法 过去,南水湖受网箱养殖、畜禽养殖无序发展、库区周边餐饮污水直排、镇村生活污染收集不完善等因素影响,流域污染负荷高,水库水质恶化明显。 韶关市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大力推进南水湖及周边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累计投入资金约2.3亿元。 一是完善机制,健全体系。韶关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梳理总体保护要求,明确保护责任;乳源瑶族自治县履行属地责任,落实监管职责;市生态环境局乳源分局、东坪镇、湿地公园管理处协同组建南水湖巡查组共同落实日常巡查要求。在联合执法、日常巡查中对首次违法人员下发提醒告诫书,登记基本信息造册,再次发现违法行为,则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立案查处。 二是山水共治,系统保护。在治水方面,打赢非法网箱养殖清除、农家乐取缔、经营性船舶清理、畜禽养殖整治等战役,清理非法养殖面积26.8万平方米、餐饮经营项目51宗、“三无”船舶79艘、全面完成南水湖周边畜禽养殖清理。建设东坪镇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实现集雨区范围48个自然村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修复湖滨带1297亩,完成入库河口湿地建设90亩。在护林方面,严控南水湖周边林地砍伐,加强低效公益林改造,完成人工造林2.4万亩种植及第二次抚育,中幼林抚育2.5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在保水方面,积极落实小水电生态流量泄放设施与监控设施建设与改造,保证河流生态用水,完成335宗水电站泄放设施建设、136宗水电站监控设施建设。在治山方面,开展乳源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82250亩,有效遏制石漠化整体恶化趋势,有效增强了土壤肥力,提升植被覆盖;整治2个废弃矿山,累计修复面积50.5亩,修复水库周边山地边坡,减少安全隐患。 三是全面支撑,防范风险。完成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累计建成围网54千米、道路警示牌50块等;制定南水水库应急预案,在高速公路穿越路段设置3座应急池;建立手动与自动监测相结合的监测体系,建设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测水源地水质;建设一体化智能监控平台,设置视频监控点画面17个,完成广东乳源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一套AI鸟类监测系统(含监测点4个)。 四是两山转化,持续发展。依托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等重点项目,推动包括方武姜、山药、瑶山茶、瑶药等多个绿色产业落地,通过环南水湖乡村振兴示范带驿站建设,设置科普展墙、生态观测等设施,帮助群众了解南水湖,更好爱护南水湖。 南水水库网箱养殖整治后 南水水库网箱养殖治理前 治理成效 涅槃重生,从风险水体到百万人赖以生存的饮用水源。经过持续治理和保护修复,南水湖水质有了显著提升,总磷从2009年0.05毫克/升下降到2023年0.01毫克/升以下,总氮从0.92毫克/升下降到0.53毫克/升,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从2018年3.07下降到2023年2.36,南水水库出口国考断面水质稳定优于II类。 芸芷萌生,激活南水湖生物多样性繁盛。2021年11月在南水湖首次观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数量约有45至50只。此外该区域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 经验启示 韶关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南水湖保护修复,探索了市县镇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整合综合执法队伍进一步加大巡查和惩处力度;在保护修复过程中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理念,以问题为导向,大力推进相关修复工程;积极导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可为南方地表饮用水源地、国家湿地公园协同推进生态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韶关市南水水库